記者近期在多地采訪發現,一些地方基層干部特別是村組干部頻頻將“黑手”伸向扶貧領域,使脫貧對象的“獲得感”被嚴重剝奪。除了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涉腐基層干部慣用的違法手段外,一些“非典型”的“回扣式”腐敗,正在成為基層干部蠶食群眾利益的新變種,即“給你爭取一碗肉,你得讓我喝口湯”。
村干部如此囂張,一方面有“土皇帝”意識,覺得山高皇帝遠,監管部門很難管;另一方面是懲罰輕,認為自己的行為屬于“微腐敗”,不可能受到重罰。村干部的類似想法并不是空穴來風,相反,可能是“寶貴的實踐經驗”。據了解,近年來判處的基層干部腐敗案件,由于涉案金額較小,逾八成最終被判處緩刑。緩刑對于村干部來說,毫發未損,自然不會形成震懾效果。
古人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蠅貪之害不啻于虎,“微腐敗”雖小卻傷根基。因此反腐敗要防微杜漸,從懲治“微腐敗”抓起,必須堅持全覆蓋、零容忍、常抓不懈,方能正本清源。
一是紀律挺在前面,懲治基層微腐敗,塑反腐敗之“靈魂”。“微腐敗”較嚴重的根本原因是基層黨員干部的紀律意識不強,認為鼠竊狗偷問題不大,久而久之“吃拿卡要”成為習慣,不知不覺深陷貪腐的漩渦不能自拔。要求基層黨員干部要樹立“紀律意識”“底線意識”,時刻以“紀律之尺來丈量自己,以紀律思維來指導行動”,切不可有“違紀只是小節,違法才是大事”這樣的思維慣性。廣東省佛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原局長戚耀方在懺悔書中說:“一頓飯、一瓶酒、一條煙等‘小問題’看似不起眼,卻違反了紀律規矩,如果剛開始時我能管住‘小節’、守住底線,就不會墮入腐敗的深淵。”把紀律挺在前面就是要防止把“小病”拖成“絕癥”。
二是扎緊制度籠子,懲治基層微腐敗,筑反腐敗之“筋骨”。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制度堤壩的“管涌”是最嚴重的險情。扎緊制度的籠子,就是要完善各項監督機制、管控機制,形成對權利的長效管理制度。拓寬信訪舉報渠道,加強對科級領導干部和村、社區負責人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和離任交接工作的監督,嚴查基層“微腐敗”,增強干部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識。同時,可以積極推行村監會和居監會制度,充分發揮村監會和居監會民主監督作用,在城鄉低保復審、財務審核、村(居)務公開等方面開展監督。要知道任何權利都有傾向濫用的邊緣,只有發揮群眾監督、黨內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形成密不透風的監督網,才能讓“微腐敗”無處藏身、無所遁形。
三是打通責任落實,懲治基層微腐敗,固反腐敗之“血肉”。國家治理的基層組織是整個國家治理體系中的“細胞組織”,位于整個治理體系的神經末端,構成國家治理的根基。基層治,則國治;基層安,則百姓安。要實現“基層治”,就要打通責任落實的“最后一公里”。“百仞之松,本傷于下而末槁于上。”加強基層黨風廉政建設,要層層傳導壓力,強化責任落實。紀委應當實施“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檢查制度,直接掌握各市縣和鄉鎮街道解決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情況,倒逼各基層黨委、紀委責任落實。
四是找癥結施猛藥,懲治基層微腐敗,長反腐敗之“體膚”。解決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找準癥結、施以猛藥。目前,扶貧領域的“微腐敗”問題是重中之重。扶貧資金本就是人家的救命錢,卻被層層剝削、變相克扣。四川省安岳縣曾花村的孤寡老人辦理計劃生育家庭特別補助,卻被要求請吃飯“意思意思”,結果一頓飯花掉了三個月的收入600元。對此當事村干部卻表示“不去吃對不起人家”,在村民心中“找村干部辦事請吃飯,這是規矩”。可見歪風邪氣影響之重,潛規則流毒遍地、敗壞社會風氣。斬斷伸向低保費、優待金等老百姓“救命錢”的黑手,是當務之急。
(作者單位:四川綿陽三臺安監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