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今天我來向組織說明問題。”前不久,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楊市村村干部彭某敲開街道紀工委辦公室的門,交代了他在征地拆遷中通過虛報征地面積為自己及其母親、同村朋友騙取征地補償款的問題。從處心積慮優親厚友到主動找組織說明問題,促使彭某回歸正道的,是正在全市推開的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據悉,去年,重慶市大足區試點建立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今年5月,已在全市38個區縣推開。(8月11日 澎湃新聞)
“優親厚友”這一詞匯,在近年的扶貧領域還算“高頻”,特別是最基層的村社,對上來說,掌握著貧困戶、低保戶以及一系列涉農政策的初薦權;對下來講,上面的一些政策到樂村社干部手中可能就“戛然而止”。不久前,媒體就曾曝光某地的危房改造款被村社干部或用來照顧親戚,或造假資料侵吞,直到檢查組發現幾處危房時才順藤摸瓜找出了原因。如何有效防止基層干部在落實政策、運用權力時“優親厚友”?重慶市探索的“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不失為一劑預防“微腐敗”的良方。
“朝中有人好做官”,自古以來,官員的“優親厚友”在某些人看來似乎是那樣的天經地義。在幾千年的封建統治中,整個官場確實存在很大的“詬病”,沒有“背景”的普通百姓要想惠民政策“雨露均沾”,那可比登天還難。而在中國共產黨治下的社會主義新時代,人民群眾早已當家作主,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熱情高漲,徹底顛覆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官場“慣例”。但是,并不是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能堅守為民“初心”,甚至處心積慮“優親厚友”的現象依然存在,各級監管部門切不可小覷。
近年來,隨著“從嚴治黨”的進一步深入,官員的“財產申報”基本已經制度化、常態化,讓黨員干部的“財產”曝光于陽光下,接受組織和群眾的監督,確實給廣大黨員干部戴上了一頂“緊箍咒”。但是,在基層干部的“優親厚友”問題上,雖然各地都采取了不少的措施,但被查處的多半來自兩個渠道,一是巡視組(督查組)發現蛛絲馬跡而順藤摸瓜;二是有十分冤屈的群眾舉報。這,仍然給一些基層干部留下了監管“真空”,讓他們心存僥幸,在政策落實、權力運用中鋌而走險。
重慶市推行的“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是繼官員“財產申報”制度后專門針對“微腐敗”高發區的社區、村社黨員干部而探索出的一項新舉措。這項制度主要通過報告、比對、核查、公示、說明、監督執紀6個環節,建立黨員干部親屬關系數據庫。有了這個數據庫,只要監管部門認真履責,基層干部在申報、審批過程中的“優親厚友”現象就會一目了然。同時,基層黨員干部們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就會多了一分“戒”,不論“親友”,注重“事實”的良好工作作風就會形成。
當然,“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僅僅是一項監管措施,要徹底根除“優親厚友”詬病,還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在這項措施的約束下,逐步提高自我約束的能力,正確、合理地運用手中的權力,隨時嚴格地要求自己,做到“朗如日月,清如水鏡”,即使沒有監督,也主動不去“優親厚友”,那就是這項制度最終要實現的目標。但愿,重慶的“黨員干部親屬涉權事項公開制度”這劑預防基層“微腐敗”的良方,讓基層干部的權力真正在“陽光下運行”!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縣自懷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