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姚迅帶著行李住到了石辛莊村,成了村里的“第一書記”。那時他已經55歲,是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下屬天科公司的副總經理、黨支部書記。他踐行著“退休不下崗,咱就是這村里的人”的宗旨,改變了石辛莊村的面貌,得到了全村人的信任和擁護。(人民日報 2018年02月06日)
為了發展村級經濟,幫助基層群眾擺脫貧困,一些地區縣、鎮領導和機關干部與村結對幫扶,這樣的干部就是駐村干部。駐村干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落實事務多而雜,駐村干部作為一個與群眾直接接觸的職位,就是要在搞好傳達和指導工作的同時,還要見成效,保進度,不能遙控指揮。作為石辛莊村的駐村干部,姚迅認為自己“就是這村里的人”,他幫老年人剃頭,幫殘疾人修輪椅,村里老人多,姚迅就請來市眼科醫院的醫生給義診,還幫助村里申請到鄉路建設基金,把村間里巷全部改造,并裝上了路燈。筆者認為,正如姚迅所說,駐村干部就是“村里的人”。
駐村干部要搞好調查研究,才能成為“村里的人”。姚迅通過調查研究,向單位申請了經費,組織村干部到湖南長沙和浙江德清考察美麗鄉村建設。回村后,村主任劉玉長帶領十幾戶村民成立了種植合作社。這種在摸清村情的基礎上,與村干部一起共商發展大計的做法,成功為石辛莊村制定出發展規劃。為了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摸清村上的基本情況,掌握矛盾產生的根源,就必須開展調查研究。通過深入的調查摸底,了解群眾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們解決哪些問題,真實地了解到群眾的現狀和實情,并整理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及問題出現的基本原因,初步掌握村情民意,找準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方能明晰駐村工作的方向。
駐村干部要為群眾辦實事,才能當好“村里的人”。石辛莊村南靠青龍灣固沙林自然保護區,風光確實好,村民們卻受窮。姚迅請來市農科院專家,推薦種植元首甜瓜,當年一個大棚就收入1萬多元,并且協調天津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派來工作組,投資70多萬元,將水塘清淤、綠化,整體設計,村里環境立刻提升一大截。這些實實在在的事,讓群眾體會到幸福感,才會有“姚書記,聽說您今年要退休,那以后還管咱們嗎”的擔憂。干部駐村,就要對每項工作都親自參與,對各項工作,理清針線,分輕重緩急,逐一落實。真正做到“俯下身子沉下心”,圍繞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想方設法幫助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更要為村集體找出發展路徑。
駐村干部就是“村里的人”,與群眾是“一家人”。當群眾認可了駐村干部是“村里的人”,就能加深黨群的情感交流,更好地化解矛盾糾紛,幫助群眾致富奔小康,促進基層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縣桐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