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標、苦干實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2020年所有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脫貧攻堅到了啃骨頭、到了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恐怕更多面對的是這樣的貧困戶、貧困人,他們不僅是物質的貧困,更重要的是精神的貧困、思想的貧困、志氣的貧困、動力的貧困。他們是雙重貧困,是深度貧困地區的深度貧困人口,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
扶貧先扶志。“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行者行不果。”物質上的貧窮其實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貧窮。古人云,“道德傳家,十代以上,耕讀傳家次之,詩書傳家又次之,富貴傳家,不過三代。”家族興衰,德行為要。只為物質上的富有失去精神上的依托而造成“富不過三代”的困惑。現如今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但因懶致貧依然是困局。人不怕有難處,就怕沒自知。當“等靠要”成生活依賴,“沒搞頭”成了口頭禪,久而久之思想就會被灰塵蒙蔽進入了死循環,張嘴談條件,伸手要政策。有利益大家上,有困難你來抗。不少干部雖然也常深入貧困地區,扎根貧困群眾,想了不少辦法,但往往事倍功半,扶貧看不到實效,群眾得不到實惠。給再多的資金,再好的政策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難以起色。原因就在于因懶致貧群眾的心已成局外人、旁觀者。扶貧不僅僅是解決群眾的富裕問題,更是解決群眾的志向問題。只要 “扶起精氣神,立起勤勇謀”,就沒有跨不過的火焰山、蹚不過的通天河。眾志成城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中國夢的早日實現而奮斗。
扶貧必扶智。擺脫貧困需要智慧。培養智慧教育是根本,教育是拔窮根,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再窮不能窮教育。習近平多次強調“扶貧必扶智、阻止貧困代際傳遞。 思路決定出路,面對困難與坎坷,畏難不行,抱怨也不解決問題。善于打開思路、敢于突破禁區、勇于挑戰盲區,才能讓偶然變為必然、讓死海變成藍海。思路創新,黃土成金,思路一通路路通,思維一變處處變。敞開思路想辦法,往往就會讓危機成契機,變挑戰為機遇,甚至能夠實現“無”中生“有”,在看似“不可能”中找到“可能”。
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會從天而降,脫貧致富終歸是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志智雙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綿綿用力、久久為功,發揚釘釘子精神,潤物無聲地感召,滴水穿石地堅持,才能見到實效。隨著脫貧攻堅日益深入,我們要更加堅持問題導向、對癥施策,以更大的決心、更精準的舉措和更超常的力度,著力拔除貧困群眾思想和能力上的窮根,深入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事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
(作者地址:四川梓潼)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