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精準脫貧力度。深入推進產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激發脫貧內生動力。代表委員們對此建言獻策。(人民日報 3月12日)
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說,要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他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于是舉國上下,脫貧攻堅,唯此為大。各級黨委政府將主要資金、項目、人力和精力等都投入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展開了一場與貧困的殊死戰斗。領導們為此夙興夜寐,實現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第一書記拋家棄子為村上找產業、謀發展,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幫扶責任人5+2、白+黑精準分析每戶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幫助制定精裝扶貧計劃,實施精準扶貧措施。大部分貧困戶在各級黨組織的關懷下也信心滿滿,擼起袖子加油干,在鄉村田間呈現出“四改兩建”、產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但是,部分貧困戶仍然存在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等靠要思想嚴重、被動脫貧、子女不盡贍養義務等問題,有的甚至認為“我脫不了貧幫扶干部脫不了關系”,將自己的脫貧任務與幫扶干部和鄉鎮領導“綁架”在一起,主觀上不努力不加油,坐等上級幫扶的現狀。這種“上熱下冷”的現狀不僅影響了廣大干群脫貧攻堅的動力,也極大制約了脫貧攻堅的進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要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在服務中教育引導老百姓是關鍵,各級黨委政府和基層黨組織要組織鄉賢人才、開展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并通過農民夜校、遠程教育、智慧黨建等平臺加大對農村群眾的教育引導,教育他們孝老敬親、自力更生,教育他們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教育他們知廉敬法,教會他們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基本技能,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
脫貧攻堅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大局,事關我國國際形象,在全黨和全國工作的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筆者希望在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的路上,各級黨組織、各級領導、各位幫扶責任人多一些教育引導和思路規劃、少一些具體包辦,真正激發出貧困戶脫貧奔康的原動力,堅決打贏這場脫貧攻堅硬仗。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