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來,我們鎮光購買填表的紙張和油墨,就花了30多萬元。”近日,一位基層鄉鎮負責人在接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采訪時說,他所在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級要求嚴,群眾期待高,本來應該把主要精力用在幫助貧困戶發展生產上,但要填的各種表格材料實在太多,一級一級一直到縣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每次不花幾個小時,根本填不完”。(新華網 4月13日)
扶貧貴在精準,講究的是一個“扶”字。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防止形式主義,扶真貧、真扶貧,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級要求嚴,群眾期待高這無可厚非。然“一年下來,我們鎮光購買填表的紙張和油墨,就花了30多萬元;各種表格材料填不完、一級一級一直到縣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此話一出,著實令人噓唏不已。下“花”功夫、搞“花”架子的扶貧,到底為了誰?
當前,全國范圍的脫貧攻堅鏖戰正酣,已然到了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未脫貧的群眾大多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更需要對癥下藥、一戶一策、重點幫扶。本應該到田間地頭忙活的扶貧干部,如果把時間都用在打造“文山會海”和應付檢查上,整天在填表、開會、迎檢匯報……無窮無盡里往來復去,哪有時間去了解群眾疾苦,又哪有時間去思考如何幫助貧苦群眾早日脫貧?又如何交實情、說實話,貫徹落實相關的扶貧措施?“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真不該成為脫貧攻堅負面掠影。
那么,脫貧攻堅為什么會出現“文山會海”?可能這除了涉及到扶貧的科學性層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這些歪風邪氣在“鬧鬼”,是一些地方整體政風中上行下效“各敲各的木魚,各念各的經”縮影。說白了,個別領導干部為了讓自己分管領域的扶貧效果顯得“卓有成效”、為了讓自己顯得“精明能干”,不惜借“痕跡化管理”之名,違背科學發展之道,借手中行政權力之名,行“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權本位意識。究其一點,用制度規范從政行為、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機制缺乏。
2012年以來,從中央出臺“八項規定”,明令要求切實改進文風會風、精簡會議活動文件簡報,到后來的踐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從2016年10月31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特別要求,各級政府要克服“重發文輕落實”現象,進一步整治“文山會海”,到2017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就新華社一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表現值得警惕》的文章作出重要指示,對各地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干部繼續加強作風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或許文中“每次不花幾個小時,根本填不完”事例算不上普遍,但扶貧唯材料論,著實不容小覷。
“一級一級一直到縣里都有自己的一套”。政府工作本該“以民為本”,為民眾提供公共產品供給與公共服務,而不應該“以官為主”。“文山會海”久治不愈,表態的多調門高,還是源于整治過程,鮮有多少部門、多少干部因此受到相應的處罰。拋開扶貧唯材料論而言,對于“文山會海”如果能真正把板子打下去,及時介入、及時查處、及時通報,馳而不息的釋放糾正“四風”的強烈信號,就能叫醒“裝睡”的人,少了“眾人皆醒我獨醉”尷尬。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