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村精準扶貧,農業產業先行。貧困地區的農村往往是在西部山區的欠發達地區,分析其產業特點大致為:一是農產品的商品化率低,農業產業缺乏穩定的銷售渠道;二是農業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較大;三是交通條件不便,運輸成本提高,降低了產品競爭力;四是外出務工人口多,導致在家務農群眾的小農意識強,主動尋求發展的動力不足。
貧困地區的農村在擼起袖子加油干的同時,還需細化農業產業結構,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優化農業結構:一是全面整合扶貧資源,用好幫扶單位扶持,積極爭取扶貧及其他涉農項目資金支持,同時借助外部力量參與脫貧攻堅;二是積極爭取農業產業實地技能培訓,特別是加大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技能培訓,以提供必要的種養殖技術需求;三是發揮好村級的示范帶動作用,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通過土地流轉、整合資金、拓寬渠道等途徑,形成“企業+掛幫單位+村委會+農戶”的模式積累村級集體資金,不斷引導群眾脫貧致富。另外,還要進一步加大對扶持政策的宣傳力度,激發農村群眾積極主動謀發展、立志脫貧的熱情;四是幫助農戶做好市場研判,并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先行先試拓寬發展渠道;五是以放活土地經營權為重點,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業產業的規模化和科學化種養殖水平。
(作者單位:大地鄉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