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今年是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用一年的時間,集中力量解決扶貧領域存在的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準、工作作風不扎實、資金管理使用不規范,以及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腐敗等突出問題。
近日,中央紀委公開曝光6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典型案例,其中云南省大關縣供銷聯社副主任黃云斌在駐村扶貧工作中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值得人們深思。作風問題,已成為影響脫貧攻堅工作的最大“絆腳石”和“攔路虎”。
何謂“作風問題”?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大到思想陳舊,對當前政策不了解,對工作不作為或亂作為。小到不按時上下班,遲到早退。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有些扶貧干部利用群眾不懂政策,收取“好處費”、“資料費”,在危房改造項目中吃回扣,赤裸裸的收受貧困戶的錢財,“吃拿卡要”。干著本職工作,加班加點,卻把收取費用拿來當成“加班費”而覺得理所當然,在不經意間,跨越紀律“紅線”,這是作風問題。挪用扶貧資金修建村級公路、挪用扶貧資金修建村辦公室,看似服務群眾,用之有道,但扶貧資金專款專用,只要沒有用于脫貧攻堅工作,就是違紀行為。雖然辦了實事,但方式方法不當,這也是作風問題。
群眾問題無小事,特別是對貧困戶而言,涉及安全飲水、安全用電、低保、危房改造等民生問題就是天大的事。脫貧攻堅越深入推進,越需要付出更多的艱苦努力,越需要狠抓作風攻堅。脫貧攻堅,作風應當先攻堅,要把作風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點,大興求真務實、艱苦奮斗、密切聯系群眾等優良作風,嚴懲嚴治庸懶渙散、敷衍塞責、不敢擔當,以更為扎實、更為過硬的工作作風,贏得貧困群眾的信任。
(作者單位: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法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