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自弦最近被提拔了,由昭覺縣委宣傳部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進入鄉鎮領導班子。前不久,四川脫貧攻堅“貧中之貧、難中之難”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拿出101個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崗位,面向駐村第一書記遴選,戴自弦一路過關斬將。(4月28日 四川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選任一支有思想、有干勁的第一書記深入基層,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脫貧攻堅戰場亦是檢驗干部是否優秀的試驗田。因而扶貧干部在脫貧一線的所作所為,直接關乎在任期結束后是否具備提拔重用的資格。
扶貧干部需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在關鍵時候設身處地為百姓解決困難。與由村民直接選舉的村委領導班子不同,第一書記是自上而下直接任命選派,容易存在著初來咋到和村民不熟悉、無法了解到實際情況等問題。涼山州昭覺縣的第一書記們主動融入這片土地融入百姓之中,不斷提升摸清實情的能力,精準識別貧困戶讓真正需要的人享受到政府的幫扶。強化執行力實現政策落地生根,助推村子的民生工程的建設,切實解決關乎民生的道路、飲水、教育等問題。道路硬化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發展教育避免貧困代際傳遞,廁所革命助推文明鄉風建設。
扶貧干部需激發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內生動力,擰成一股繩合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眾人拾柴火焰高,脫貧攻堅進入涉險灘啃硬骨時期,激發貧困地區群眾的脫貧的積極性尤為重要。第一書記應帶頭垂范,身先士卒,百姓看在眼里的記在心里的從心到行的系列實踐,積極主動的脫貧,并非被脫貧。脫貧攻堅的關鍵所在發展產業,因地制宜的發展相關產業拔出窮根,產生經濟效益,讓百姓得到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的實惠,不要讓脫貧攻堅成為一句空話。由輸血式扶貧轉向造血式扶貧,厚植產業發展的動力,為百姓修建一條脫貧的康莊大道,拓寬脫貧致富的渠道,脫貧攻堅的過程也是百姓增加獲得感和滿足感的過程。
扶貧干部需倡導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打好農村精神脫貧攻堅戰。“讀書窮不久,不讀久久窮”,河入峽谷風過隘口,脫貧攻堅事業艱巨,此過程還容易誘發相關風險,例如脫貧地區出現返貧的現象就是其中較為顯著的風險之一。撫貧治愚謀得遠,第一書記應注重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鼓勵更多的年輕人學習勞動技能或者接受高等教育,為脫貧一線的孩子筑夢。加強對貧困地區移風易俗的建設,徹底根除陳規陋習,利用好村規民俗對百姓的約束作用,堅決打擊厚葬薄養、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久久為功根治“精神貧困”。
(作者系成都市青白江區青白江中學教師)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