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的關鍵階段。一些扶貧干部坦言,在應對鄉村治理現代化、產業扶貧項目安排、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等方面感覺比較吃力。一些駐村扶貧干部前期與“三農”打交道的機會不多,扶貧經驗、項目管理能力等方面“先天不足”,加之學習機會匱乏,“本領恐慌”加劇。(10月12日 澎湃新聞)
現實中,一些扶貧干部整天過著“5+2”“白+黑”的生活,打的是“填表仗”,攻的是“會議陣地”;一些扶貧干部一頭扎在村里面,悶著頭就是干,“周六保證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證”;還有一些扶貧干部風里來雨里去,不分晝夜,不分雙休日,做調查、填表,拍照片,很少有顧家的時候......看似長期滿負荷高負荷的運轉,實則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填寫資料”上,真正用來幫扶貧困戶的時間都很少,哪還有時間學習新知識、新政策、新理念、新做法?
事實上,對于“本領恐慌”,扶貧干部是苦不堪言的,雖然國家三令五申減輕基層工作負擔,但一些地方的督查、巡查、檢查、考核頻率仍然很多,扶貧干部不光是要忙于“迎來送往”,苦于應付檢查,更多的是苦于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顧,對家人心懷愧疚,心理壓力較大。然而,在本身工作任務繁重,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上級部門常常以“問責處分”來推動工作,使扶貧干部干事創業沒有了“安全感”,精神負擔也很重。
而在思想上,扶貧干部也很“憋屈”,比如頻繁的檢查,哪個部門都得罪不起,“資料”工作如果做不扎實,后果可能還會很嚴重;又比如,對待群眾要一張笑臉相迎,即使被惡意抹黑,甚至成了群眾的“出氣筒”和“背鍋俠”,也不能有損群眾眼中良好的“公仆”形象;再比如,“光讓馬兒跑不給馬兒吃草”,工作辛苦,壓力大卻看不到“奔頭”……
公正來講,扶貧干部一邊肩負組織重托,一邊肩負村民厚望,舍小家,顧大家,沖鋒陷陣,無怨無悔深入脫貧攻堅一線,與貧困來一場殊死的較量,本身就值得被尊敬和關愛。有人把扶貧干部比作“新時代最可愛的人”,扶貧干部的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崇敬。有的扶貧干部早出晚歸,忙的經常忘記了吃飯;有的駐村的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村里一住就是一個多月,篳路藍縷,克服著艱苦的生活環境;有的積勞成疾,還有的甚至為了扶貧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打贏脫貧攻堅戰,扶貧干部是中堅力量、決定因素。“越往后脫貧難度越大”,扶貧干部面臨的壓力、承擔的責任會更大,扶貧干部不是“鐵人”,也是血肉之軀,如果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不僅會影響到他們的正常生活,也會影響脫貧攻堅的質量和進度。所以,對于那些長期堅守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要為其“減負釋壓”、寄予更多關心和愛護,讓他們在脫貧攻堅戰中更有“干頭”,更有“奔頭”。
調動好扶貧干部的積極性,扶貧政策才能更好落到實處。具體來說,要在培養使用、表彰獎勵、待遇補貼、人文關懷等方面給予保障。比如,要在生活上為他們消除后顧之憂;要多一些正向激勵;要統籌優化安排對基層脫貧工作的檢查考核,讓基層干部從煩瑣的迎檢中抽身出來,少一些“悶著頭干”,多學習一些“懂扶貧、會扶貧”的“實干本領”,全身心投入到扶貧實際工作中來。
(作者單位:中共吳堡縣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