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出席甘肅團的討論時指出: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不要搞“大躍進”“浮夸風”,不要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的東西。這些問題我們歷史上都有深刻教訓。對這類問題現在就要敲打,防患未然,防微杜漸。(03-08 央視新聞移動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甘肅團的審議時,針對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五要五不”的重要指示,是當前決勝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指針。因而扶貧干部要在牢記指示中,自覺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否則響鼓也要重錘。
脫貧攻堅不容走形變樣。在持續推進脫貧攻堅中,廣大扶貧干部在牢記總書記的指示中,親力親為地破解了脫貧攻堅中的瓶頸問題,實現一批批貧困群眾的脫貧增收。但是個別扶貧干部作風漂浮或在脫貧后產生了驕傲情緒,出現了虛假式”脫貧、“算賬式”脫貧、“指標式”脫貧、“游走式”脫貧現象,或者在“回頭看”“回頭幫”上走形式,引起了群眾的反感和上級組織的關注。如一個鄉鎮因在執行扶貧政策上走形變樣,結果黨政主要領導雙雙被免職,在壓實后繼者的責任中激發出了扶貧的熱情,讓當地扶貧工作在真抓真干中展現了新形象。事實告訴人們,脫貧攻堅越到最后時刻越要響鼓重錘。
轉變作風做到“三實”。黨員干部要在認真理會總書記“兩個越”“五要五不”重要指示精神中,對本地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認真梳理,以問題與目標為導向制定整改措施,在創新考核機制中關愛扶貧干部、激發工作激情。自覺地把中央的扶貧政策與貧困地區的實際結合起來,在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中,依靠群眾的力量和智慧,著力完善基礎設施,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培育增收致富的新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破除深度貧困地區增收難題,增強脫貧群眾的后勁。尤其要對接群眾的需求,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在增強勞動技能、推進農副產品“供給側改革”中做大區域品牌,在培育自身的經紀人中實現特色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以增收的實效增強群眾的發展內力,從而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越到關鍵時越要有緊迫感。脫貧攻堅到了關鍵的時刻,既有深度貧困地區這塊難啃的“硬骨頭”需要拔除,又有已脫貧地區的成效需要鞏固,因而要在創新思維中,一步一個足印抓好落實,容不得半點的虛假。實現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如期脫貧既是共產黨面向世界立下的軍令狀,又是共產黨人的初心。因而要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中,以共產黨人最講“認真”二字的精神,提升政治站位,壓實責任擔當,把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群眾脫貧難關與鞏固脫貧成果有機結合起來,在原汁原味落實政策中加強扶貧領域作風整治,在強化規矩中盯住不落實的人、抓住不落實的事持續用“狠招”,才能形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態勢。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