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筑生態文明之基 走復興發展之路

[ 作者:言誠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6-08 錄入:吳玲香 ]

近年來,安吉縣余村積極建設“美麗鄉村”,努力將當地“綠水青山”的環境優勢轉化為建設“金山銀山”的現實生產力。目前,余村已建成國家3A級景區,并榮獲全國生態文化村等稱號,2017年接待海內外游客約40萬人次。(6月5日 人民日報)

曾經的余村污染嚴重,常年籠罩在礦廠的煙塵中,破舊的農房,坑洼的村道,儼然一幅破落之景。十多年過去了,余村已是舊貌換新顏,優美的環境、別致的洋房、寬敞的馬路,并且搞起了鄉村旅游。安吉余村的巨變,是始終堅守綠色發展的理念,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為遵循,走出的一條復興發展之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熱切期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戰略意義。

要筑牢生態文明之基,就要改變陳舊觀念。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顯現,這些環境問題對人民群眾生產生活、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影響和損害。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就深刻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著報復”。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對自然界不能只講索取不講投入、只講利用不講建設。唯有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摒棄陳舊、落后的發展理念,回歸理性發展、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來,才能夯實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

要筑牢生態文明之基,重在建立制度保障。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意思是說離婁眼神好,公輸班技巧高,但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也不能畫出方與圓。自古以來,條規法度就一直被奉為行事之準則,這自然有它的道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大都與體制不完善、機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備有關。建設生態文明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革命性變革,必須依靠制度和法治。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深入,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建設生態文明已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戰略思想的理論精髓和重大論斷,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取向,體現了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唯有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才能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得以實現。

(作者單位:樂山市市中區環境保護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午夜少妇高潮在线看 | 在线白嫩萝福利莉视频动漫 | 亚洲欧美在线你懂的观看 | 最新国产日韩AV线 |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人成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