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央紀委通報曝光了6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涉及天津、河北、江蘇、安徽、重慶和甘肅六省市,被通報人數達4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央紀委首次就該領域的責任追究典型問題進行通報。(人民網 6月12日)
對這6起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典型問題,中紀委的通報是直接批評這些地方和單位的負責同志,也就是“一把手”,不給面子、不給臺階,少了以往的分管領導“頂罪”。給這些“一把手”直接定性為政治站位不高、作風不實,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刺刀見紅、一針見血,少了以往的先說優點再說缺點的“罰酒三杯”。再次體現:對那些損害生態環境的領導干部,要真追責、敢追責、嚴追責,做到終身追責。只要生態環境受到損害,板子一定會打到“一把手”身上,必定拿“一把手”開刀。
實踐證明,生態環保責任能否落到實處,關鍵在領導干部。一些重大生態環境事件背后,往往暴露出“一把手”的很多問題。對一些破壞生態環境的人和事,不管不問,任由發展,根本不負責任、純粹不作為;對于一些工廠、企業、生產作坊、養殖場偷排污水、亂倒廢物、超標排放廢氣等現象,只要無人投訴,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裝著沒看見;即使有人投訴,也是輕描淡寫打個招呼、提醒了事。環保意識淡漠,重經濟效益、輕環境保護的錯誤政績觀猶在;對于一些污染環境較重的事件,也不能充分發揮執法監督作用,強制措施不力,不能阻止環境污染事件的發展,群眾反映強烈的環境污染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解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是本行政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出現環境污染問題,就要拿“一把手”開刀,要把“第一責任人”責任壓實壓緊,確保環保工作沿著黨中央既定方針順利推進。
環境污染問題,往往還牽涉環保人員的違紀違法。人情督察、人情執法、利用監管考核謀利、吃拿卡要等“微腐敗”問題,公車私用、接受宴請及其他隱性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作為亂作為現象仍然突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環保部門人員受黨紀輕處分的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年均增長61%。俗話說,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自身都不過硬,執法監管效果肯定大打折扣,甚至沒有效果。隊伍都不純潔,缺乏公信力,沒有戰斗力,根本不可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拿“一把手”開刀,就是要把壓力真真切切地傳導給“一把手”,讓他們在保證自身提高政治站位、改進工作作風的同時,狠抓干部隊伍建設,把環境審批、項目資金分配、環保執法、環境監測、固廢管理等重點領域,納入黨風廉政建設風險點,加強日常監管,完善制度漏洞,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不斷將污染防治攻堅戰引向深入。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