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戰略底線補齊鄉村振興七大短板
——陳文勝三農前沿問題對話
即將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高防范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明確要求,表明黨中央保障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堅定決心。農業農村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基石,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央的相關政策密集出臺,地方的相關工作迅速鋪開,全國上下掀起了鄉村振興的熱潮。那么,當前農業農村有哪些短板?對此,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央農辦專家委員陳文勝,湖南省社科院鄉村振興與農業農村現代化智庫團隊首席專家、省社會科學院人力資源與改革發展研究所所長王文強,湖南省社科院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研究員陸福興博士進行了對話。這是其中之一,欲知后文如何,且待連載分解。
六、堅守綠色發展底線補齊鄉村生態環境短板
陳文勝:盡管快速的工業化是鄉村環境惡化的直接原因,但以資源要素擴張為支撐的農業發展所造成的資源破壞、環境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問題,對鄉村的生態環境惡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有關研究顯示,中國化肥年施用量占世界總量的30%,農藥單位面積使用量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化肥、農藥的利用率僅為30%和40%,比發達國家低一半;每年約有50萬噸農膜殘留在土壤中,殘膜率達40%;農業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也僅為40%左右,遠低于歐洲發達國家70%-80%的水平。據科學家觀察研究,僅需少量的化學藥劑便會對一些野生動物造成生理病變,例如干擾生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造成性別變異而無法繁衍后代,最終可能導致物種滅絕。
特別是“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中國鄉村環境的一大災難,全世界從來沒有見到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大張旗鼓地推廣、應用一次性塑料包裝、農膜,弄得全國山河一片“白色恐怖”。在一些鄉村的農田、山坡到處都是一次性塑料包裝、農膜。由于無法降解,很多地方只得就地焚燒,看似分類處理了,可燃燒排放的劇毒進入了農民身體和大氣中,成為難以除掉的惡性污染物。
生態環境是生物存在和發展的內在條件,特別是人類生存和農業生產的基礎。地球上只有相當狹小、厚度稀薄又十分特殊的圈層適合高等生物的生存,這個狹窄的空間集中位于地球表層上固相、液相和氣相的交界面附近,圍繞著該界面,高度集中了地球上達99%的生物物質,這就是生物圈,而生態環境就是生物圈中各種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最為關鍵的部分。環境污染導致生物圈的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現今地球上生存著500-1000萬種生物,正在以每年數千種的速度滅絕。
1962年美國的卡遜出版了《靜寂的春天》一書,揭露了美國農業、商業界為追逐利潤和產量而濫用農藥的事實,披露了濫用農藥對整個生物界包括對人類自身帶來的嚴重危害、所造成的生態危機。“這是一個沒有聲音的春天。這兒的清晨曾經蕩漾著鳥兒的歌唱。而現在,一切聲音都沒有了,只有一片寂靜覆蓋著田野、樹林和沼地。”這種危機破壞了人類生存的環境,使生物漸漸地消失,最終地球上只剩下人類自己。這個時刻可能就是人類滅亡的時刻,這種生態災難、生命生存的災難就是人類自身的災難。
鄉村振興,綠色為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鄉村振興“要樹牢綠色發展理念”。鄉村“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才會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那么,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到底應該如何走?我認為,鄉村環境治理線廣面長,地形復雜,站在鄉村來治理環境事倍功半,就如同打狂犬疫苗不打人身上要打狗身上一樣,必須跳出鄉村在源頭上治理環境才能事半功倍。比如對農膜的危害要引起高度的重視,市場上流行反季節蔬菜,可是反季節的代價就是大量的農膜的使用。就像關閉一些造紙廠那樣,必須下大決心對一次性塑料包裝、農膜等無法降解環境污染產品的生產進行全面關停,確保城鄉環境從源頭上得到根治。
王文強:生態環境保護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大多數國家的工業化與環境破壞基本上是同步進行,在經歷了慘痛的教訓后,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廣大農村是我國最寶貴的生態財富,是城市發展的綠色屏障,保護好生態環境是農業的重要功能、農村的神圣責任,是鄉村振興的底線與底色。為保護好生態環境,黨中央明確提出了綠色發展的新理念,并將其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要求,作出了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三年行動計劃的一系列部署,還明確了“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的任務,為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但在保護生態環境,推動綠色發展過程中,要注重采取科學的方式方法,防范出現綠色發展不綠色的現象。比如,在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時,不能用一刀切的標準去支持農戶改造廁所,現在農村廁所改造無論是聚居區、還是散居區,很多都是按照一個標準,要求改成沖水式的廁所,政府投入很大,但一些農戶根本就不用,因為配套設施缺乏,后期管護難,反而讓農民覺得不方便不實用,更可怕的是可能加劇農村環境污染,因為散居農村沒有地下管網,農戶如果不充分利用糞便污水,就會自然排放,勢必造成污染。又比如,農村垃圾治理,現在的通行做法都是農戶分類放置、集體統一收集、鄉鎮轉運、縣級統一處理,村村都配有保潔員,成本很高,垃圾處理難度也很大,現在農村堆肥摳肥的少了,一個縣的垃圾往一個地方匯集去處理,那該有多復雜。為什么過去農村沒有這樣的問題?因為過去的不可回收垃圾少,大家都會充分利用的可作為肥料的垃圾,可回收的垃圾也會主動收集去賣錢。所以,農村垃圾的治理,需要做的不是簡單的收集與處理的工作,還包括源頭上減少垃圾、有機肥生產技術推廣、可利用垃圾回收體系建設等系列工作,才能實現良性治理。顯然,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是個系統工程,“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與農村環境整治要結合起來推進,要實現鄉村生態宜居,必須避免走上一條高碳發展的道路,防范小環境干凈了、大環境破壞了的風險。
(本文由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轉載請注明出處)
相關閱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