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貧困勞動力“學一項技能,找一份工作”是慈利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手段。2017年以來,慈利縣聯系外地企業,轉移貧困勞動力就業10852人,還有10242名貧困勞動力在本地“家門口”找到了工作。(07-08 新華社)
新華社一篇《“扶貧車間”里的聾啞制鞋工》,報道了慈利縣在精準扶貧中,加快殘疾等特殊群眾的技能培訓,引導其在外出務工中,撐起了致富的藍天,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征途,令人耳目一新。
技能培訓開啟殘疾人致富新途徑。隨著脫貧攻堅的深入推進,如何鞏固脫貧群眾不返貧,各地在發展扶貧產業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但是如何構建殘疾群體,發揮自身優勢,走上脫貧致富路,慈利縣的舉措給出了啟示。他們抓住了殘疾人身殘自堅、勤奮上進,但在脫貧路上缺乏信息、技術的特點,量身開展技能培訓,并與相關企業協調,促進了像陳紅帥和彭霞一樣聾啞殘疾人在鞋廠就業,每月拿到了2000余元的工資,同時也促進了一批殘疾技能人才,在家門口就業,不僅拓寬了殘疾人的致富之路,也增強了殘疾等貧困群體戰勝生活困難的信心。
扶持特殊貧困群體脫貧需要創新方式。聾啞等特殊貧困群體,都因身體等方面的特殊原因,束縛其致富手足,但更多的是缺乏技術、信息和創業資金,因為他們不缺乏創業的激情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因而各地在扶貧工作中針對殘疾人這一特殊的困難群體,要改變走訪式、慰問式幫扶方式,把精力用在量身開展技能培訓上,充分運用扶貧技能培訓的政策支撐,組織各類技師深入一線開展菜單式培訓,著力提升殘疾人的就業技能。并把殘疾人的就業納入春風送崗位等內容,既在勞動力對外輸出中增強就業能力,也要在對接本地企業和公益崗位中發揮其特長,拓寬殘疾的致富之路,從而是增強其幸福感,融入到社會大家庭中。
扶持貧困殘疾群體就業要多一份耐心和愛心。殘疾貧困群體作為一個特殊的單位,在生活、工作等方便都存在特殊的困難,需要各級幫扶干部在落實黨的惠民政策中,給予特殊的厚愛,既能增強其戰勝生活困難的信心,也要展示其特殊的才華,從而營造關心、尊重他們的社會環境。扶貧部門要協調殘聯等單位,根據轄區內殘疾人的需求,定期開展針對性強的技能培訓,在對接各類企業需求中輸送一批;建立轄區企業勞務需求信息,在人崗相適中就業一批;在發展繁榮第三產業中,以殘疾人的勞動承受力為基點,在街道、社區開展縫補等服務業,彌補社會服務力不足,增強殘疾群眾的就業能力,滿足社會服務的需要。
創新殘疾貧困群體的幫扶方式,解決殘疾群體的就業困難,增強其致富增收能力,既為殘疾群眾辦了實事好事,也為脫貧攻堅開拓了精準扶貧的路子,實現了“雙贏”。
(作者地址:鹽亭縣茶亭鄉)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