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上發表了題為《出臺8年多,好政策為何成了紙文件?》的文章。文中以普通群眾施法根老人,終于不用為了辦理姐姐的醫療補助而每次都跑很多趟為點,道出了杭州建德市通過運用調查研究這一法寶,推動落實“醫療救助即時即報政策”這起案例。
中國共產黨有著調查研究的傳統和作風,是執行監督的重要手段,目的是解決問題。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問題,才能為解決問題提供可能性。以杭州建德市醫療救助即時即報政策,經歷8年終于落實為例,正是由于督查組在調研中,了解到施法根老人以及附近村民報賬難的問題,發現雖然2010年建德市就出臺了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即時即報政策,但卻長期淪為“紙上談兵”的紙文件,于是通過深入調查發現了政策落實難的原由,在督查組的推動下,最終消除了影響政策落地的阻礙。
只要政策出臺了,在沒有修改或廢止之前,就要不折不扣落實,落實不了,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鏡中花、水中月。杭州建德市在調研中發現的,無論是“某低保戶因為報銷過程太麻煩就放棄了”“有些低保戶根本不知道這方面的政策”,還是“報銷費用不能及時到位,中間環節過多,造成報銷困難”等問題,都是好政策落實的“中梗阻”,致使其成為“紙上談兵”的關鍵。正是由于該市紀檢部門用好了調研這一“傳家寶”,才使得8年來難以落實的政策最終落了地。試想,假如督查組調研過程中只是走走看看,對待問題不聞不問、對待矛盾不理不睬,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嗎?
毋庸諱言,在基層調研過程中“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的現象并不少見,更為甚者,一些群眾期盼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即使被發現了,也因各種原因最終還是沒有解決,使調研成了群眾的“空歡喜”,這就是一種“不靠譜”,“不走心”最終只會讓群眾寒心。搞好調查研究,重在走到群眾中去,聽真話、摸實情、找方法、破難題,這不單對基層紀檢監察機關有用,對于廣大黨員干部來說也意義重大。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什么?經濟發展存在哪些不平衡、不充分?政策的落實面臨著哪些矛盾和困難?……要想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黨員干部就必須走出辦公室,深入基層一線調查研究,把群眾最期盼、最迫切解決的問題扎扎實實解決好,才能獲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筆者認為,一個政策不管有多好,如果不落實都是空談。“靠譜”作為黨員干部應有的素養,意思是值得相信和托付,黨員干部要通過靠譜的調研,切實解決群眾矛盾的焦點、政策落實的堵點,好政策才能不再“紙上談兵”。
(作者單位:四川省江安縣桐梓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