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要增強憂患意識,強化問題導向,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明確新時代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戰略定位,堅持真抓實干,力戒形式主義,增強脫貧攻堅的責任與擔當。(8月22日,人民日報)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脫貧攻堅成了不得不提、不得不解決的難題。如何摘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既是擺在眼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也是扶貧干部應該思考的路線問題。怎么做,才能樹立起脫貧的決心和干勁,才能讓群眾與干部一起挑起擔子、擼起袖子加油干,才能讓群眾真正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當中,筆者認為唯有有擔當、敢擔當,方能真脫貧、不返貧。
扶貧不是嘴上功夫,那些把口號喊得震天響,把胸脯拍的“咚咚咚”,真正遇到問題卻推三阻四、推諉扯皮的干部就是典型的只會耍嘴皮子,沒有真擔當。這樣的干部注定不能真扶貧,注定不能帶領群眾真脫貧,注定不能讓群眾過上好日子。扶貧是一門考究的活,既需要智慧,也需要手藝,更需要擔當,需要扶貧干部有高瞻遠矚的決斷,有脫離貧困的方法,有承擔后果的肩膀。脫貧不是說說就能實現的,靠的是勤勤懇懇真抓實干,要的是實實在在逗真碰硬,廣大干部唯有落定落實扶貧政策,踩準踩穩扶貧節奏,在措施和方法上下功夫,才能對癥下藥,藥到病除。
扶貧不是三腳貓功夫,那些略知皮毛便肆意指揮,隨意性太強的干部不僅不會給脫貧事業帶來進步,反而會造成脫貧工作的滯后甚至倒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攻堅要下一番“繡花”功夫,既強調了脫貧應當精準,也指出了脫貧應當認真,唯有技藝嫻熟、認真專注的人才能繡好花,繡出群眾的美好生活。廣大扶貧干部當練就“繡花”的技藝,更要有“繡花”的耐力,不回避貧窮這塊硬骨頭,不躲避扶貧中遇到的“鴻溝”,不逃避落在肩上的任務。
扶貧須練就“金鐘罩”“鐵布衫”。打鐵還需自身硬,貧窮是一塊生鐵、硬鐵,不是輕而易舉能夠融化,也非一日之功便可消除。廣大扶貧干部要全身心投入扶貧工作中,就必須有底氣、有硬氣,面對困難不屈不撓,有面對誘惑不卑不亢,把自己鑄的百毒不侵,才能有擔擔子、扛責任的勇氣和擔當。倘若扶貧干部自己都輕而易舉被貧困喝退、被困難擊倒、為名利圍獵,那群眾何來的依靠,何來的希望。唯有將責任、擔當、廉潔、奉獻注入煉鐵爐中,貧窮這塊生鐵才能徹底消融,煉出經久耐用的鋼。
(作者單位:四川省蒲江縣國土資源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