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到脫貧攻堅,絕大部分人都能說其一二,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己的看法與見解。廣大黨員干部更是對此有很深的感受,大到對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掌握,小到對貧困戶雞鴨牛羊的數量都熟記心間。黨和國家為了老百姓能沖破貧困的樊籬,更是調動了人力、物力、財力等各項資源,尤其是偏遠深度貧困地區,整合多方資源助力脫貧攻堅。然而,部分地區卻出現了一些領導干部“拍腦袋”決策的不良現象,例如“全省禁燃”朝令夕改,在脫貧攻堅的許多工作中,脫貧不脫貧,這是最為關鍵的一環,要想做好這一點,絕不可“拍腦袋”決策。
“決策拍腦袋”“表態拍胸脯”“事后拍屁股”這是對“拍腦袋”決策者的生動刻畫,倘若把“拍腦袋”決策的習慣帶到脫貧攻堅事業中來,不僅會影響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會影響到上級政策的制定和下級對政策的執行,勢必會影響到脫貧的質量,攻堅的大局。一切從實際出發,以實踐為基礎,以政策為準繩。不能假脫貧、被脫貧,貧困戶脫貧與否,要根據政策、數據,最重要的是從貧困戶的家庭實際。要想真正實現貧困戶的減貧、脫貧,實現鄉村振興,更要多方努力,多措并舉,多面考慮。脫貧減貧,當從以下方面著手進行。
摸情況,曉民情。基層是最好的課堂,農戶的家里是脫貧最生動的教材,脫貧減貧當先摸清貧困戶家中情況,對貧困對象退出事先摸排,滿足群眾訴求。一是方法要對,基層工作,尤其是與最樸實的老百姓打交道,定要采取“接地氣”的工作方法,實地調查,進門入戶了解情況才容易被老百姓接受。二是用人要準,基層農村工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對我們的扶貧干部要求更高,無論是與村兩委干部的溝通、接洽,還是同農戶打交道,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更大的決心,民情得以體察,脫貧才能有保障。
找差距,補不足。在逐戶了解情況后,要多方比較。一方面,完善邊遠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例如村道社道公路,打通交通的脫貧動脈。此外,貧困戶家中,更要按照精準識別的要求來精準退出,貧困戶硬件設施,衣食起居是否達標也是能否脫貧的依據。找到差距,補齊不足。對于脫貧對象做好思想引導,樹立自主致富,主動脫貧的意識,另一方面,干部要同擬退出的貧困戶講明政策,務必摒棄“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實現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轉變。
促脫貧,奔小康。扶貧先扶智,扶貧更當以扶志,樹立正確的觀念,再加之多方聯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多措并舉,分類施策。干部遇事不要“拍腦袋”決策,從數據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瑩瑩之火、皓月之光,都將為農村發展添磚加瓦。干部與群眾共同努力,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走出一條條脫貧路子,踩出一個個致富腳印,用勤勞的雙手定能奮斗出美好的生活。
(作者單位:四川省平昌縣泥龍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