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許多干部喜歡“往上走”的直線升遷模式。但也有的干部卻甘愿過著“假裝在基層”的生活,選擇“先下去、再上來”的曲線模式。這些干部到基層就像“鍍金”,有了基層工作經歷,升遷可“加分”,會被提拔重用。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51條明確:經歷單一或者缺少基層工作經歷的年輕干部,應當有計劃地派到基層、艱苦邊遠地區和復雜環境工作,堅決防止“鍍金”思想和短期行為。
把好干部選出來、用起來,要靠科學有效的制度機制。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歷來重視基層干部,有些重要崗位甚至明確要求有基層工作經驗。比如,提任縣處級領導職務的,應當具有五年以上工齡和兩年以上基層工作經歷……強調干部基層工作經歷,是要求干部有群眾工作基礎,鼓勵干部志在基層。
然而,現實中少數年輕干部卻把“好經”念歪了。有些年輕干部,看簡歷有基層工作經歷,但并沒有經過實實在在的磨練。為了升遷,有的年輕干部打小算盤,只為補基層經歷才下基層,將基層工作當作“鍍金”良機。這些認識誤區,年輕干部不該有,也不能有。
“鍍金者”之所以擺不正心態,關鍵在于缺少為民情懷。在這些人眼里,當官就是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和利益需求,群眾有無生活疾苦并不重要。當為官理念出現了偏差,他們自然也就無法沉下心去磨礪自己。錯過了寶貴的工作經驗積累期,“鍍金者”即使如愿離開了基層,也很難在新的工作崗位上大有作為。久而久之,一些不良的為官思想或行為就很容易滋生。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基層是干事創業的大舞臺,廣大干部只有自覺向實踐學習、拜人民為師,鍛造能擔當的“鐵肩膀”,練就能干事的“硬本領”,才能扛起時代的使命,成就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的業績,贏得人民群眾的好口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