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是在“十四五”即將開局、“第二個百年”新征程即將開啟之際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規格之高,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歷史目光,深謀遠慮的使命擔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意義、指導思想、總體要求,科學回答了在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把握,切實把黨中央對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農業農村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重要的壓艙石作用。明年,我們即將迎來建黨100周年。回顧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黨的命運同農業、農村、農民總是息息相關。“三農”問題作為一個整體,雖然是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才被提出,但在整個20世紀,“三農”問題始終是制約中國現代化的基本問題。一直以來,農業的基礎地位沒有變,也不會變;這片土地上的絕大多數地區也一直是農村;數以億計的農民更是這個國家最不能忽視的群體。“農業強則國強,農村美則國美,農民富則國富”,不是紙面上的邏輯演繹,而是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科學判斷。
時光跨越百年,中國已換新顏。今日,中華民族離偉大復興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黨領導全國人民又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但從現實來看,比較效益低、勞動生產率水平較低、科技裝備水平有待提升,農業仍然是弱質產業;農村基礎設施缺乏、公共服務不足,農村仍然是發展的薄弱環節;農民整體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不小。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三農”問題依然是中國現代化最大的短板。
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挑戰前所未有。越是靠近全球舞臺的中央,越容易交織更多的沖突。越是艙位巨大,越易引來大風大浪。越是風高浪急,越要穩住“三農”壓艙石。我們用系統和動態的觀念來看,“三農”基礎作用遠大于此。“三農”基礎,也因其廣大,本身蘊含著帶動全局的變量,是變局中育先機開新局的關鍵。從發展格局上看,廣大的農村區域是經濟產值最低的區域,發展的潛力最大。只有激活廣大農村區域,城鄉深度融合,大循環才能真正大起來,循環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務必充分認識新發展階段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也是基于對大局的深刻洞察、對規律的科學把握。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
歷史使命越光榮,內外環境越復雜,越要把工作抓實抓細抓好。
要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這次會議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的主動權,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保障糧食安全要黨政同責,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力度前所未有。保障糧食安全一要靠地,二要靠人,三要靠科技。沒有足夠的耕地,沒有足夠好的耕地,糧食安全就是鏡中花、水中月。還要讓農民愿意種地,沒點真金白銀,農民種糧積極性就調動不起來。但應該提高用錢效率,盡量爭取少花錢多辦事。科技對農業的作用有目共睹,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越來越高,但在外部環境日趨復雜的情況下,打好種業翻身仗,農業科技的自立自強顯得愈發重要。
要做好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脫貧攻堅取得勝利之后,我們開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階段,這是黨的“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黨中央決定,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非一朝一夕之功,扶上馬,送一程,這里面既飽含了黨中央對貧困地區群眾的深厚感情,也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必要。我們必須用扎扎實實的具體行動,精準施策,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確保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
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千頭萬緒,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各級黨委要扛起政治責任,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方針,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
2021年即將來臨,伴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中國鄉村將開啟走向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征程,影響深遠,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以高度歷史使命感,真抓實干,努力奮斗,以“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的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觀三農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