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兩會之上說供給:產品調結構牽著市場的手

[ 作者:郭少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6 錄入:吳玲香 ]

閱讀提示:國內玉米收購價跌了,可大豆還在嚴重依賴進口。有的地方卷心菜成了傷心菜,有的地方卻可以坐等客商上門收購。當前我國農業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階段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與湖南代表團審議時說,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調整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兩會上,委員代表各抒己見,種什么,產什么,一切要跟著市場走。

一、種植結構如何調?

玉米減下去,大豆增上來提升乳制品供應保障能力

在今年兩會的記者見面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強調,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要重點抓好三件事,減玉米,增大豆,提牛奶。

供給充足,糧食多了是好事,但是也同時帶來了一些問題。正如韓長賦在記者見面會上所說,現在我們的庫存充裕,供給也充足,但有的地方,特別是主產區,有的糧食品種裝不下了。

玉米要減下去,同時要增上來的,是我們的國產大豆。由于較高的蛋白含量,國產大豆在榨油上雖然輸給了國外的高油大豆,可是在大豆蛋白的加工領域,國產大豆有著進口大豆無法比擬的優勢。

人大代表,剛剛就任黑龍江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主任的王金會已經從數據上感受到了農民種植結構調整的勢頭,水稻增加了320萬畝,大豆增加了360萬畝,經濟類作物,比如蔬菜、瓜果和蕓豆、綠豆等作物一共增加了300萬畝左右。

人大代表,河北省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談起目前我國的大豆種植情況,強調說,我國大豆的現狀給了我們一個教訓,它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努力保護和研發屬于自己的種植資源,是多么的重要。同樣,在大豆的種植技術和機械化方面,如何提高大豆產量,提高種植效益,將是種植結構調整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人大代表,齊齊哈爾市農委副調研員譚志娟說,豆類的種植在東北三省歷史悠久,目前需要做的,是建設一個東北大豆的種植保護區,將種植資源和好的種植方式保護起來。在此基礎上開發適合市場需求的不同品種的大豆,比如專門用于制作豆腐的,專門用于磨豆漿的,生豆芽的,生產要有專業性。

多的調下去,少的增上來。一口放心奶也成了今年兩會上農業供給側改革中的焦點。韓長賦在記者見面會上就奶粉這樣說,你買人家東西,給人家送錢,人家還限購,這是中國奶業人的恥辱。所以我們一定要振奮,要提升我們奶業的品質。

人大代表,黑龍江完達山乳業董事長王景海在黑龍江省代表團全團會議上說,國際奶粉限購令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升中國乳制品的保障能力尤為重要。國外的奶牛并不是就比中國的奶牛產奶質量高,乳品品質的關鍵是奶源質量和自然環境。一方面我們要全面提升乳制品等畜產品的科技研發和應用水平,引領新興消費。另一方面要做好技術指導和服務。加強生鮮乳生產收購人員培訓、疫病防治、良種繁育等技術服務,為產品提供質量保證。

二、從賣產品到賣生態,從賣技術到賣創意

產品形態增加了,附加值提高了

人大代表,貴州省織金縣蔡群苗族蠟染刺繡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蔡群和很多苗族姐妹一樣,剛剛成人就到廣州、貴陽等城市打工,做一些簡單的勞力工作。如今她已經在家鄉開辦起了蠟染刺繡的公司,組織村里200多個婦女做起手藝活

不是簡單地把自己的家傳手藝拿到市場上銷售,蠟染,刺繡一直作為我們當地的特色產品在景區銷售,效果為什么不好?蔡群說,一套純手工的苗族服飾要幾個月才能完工,價格高,對游客有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游客喜歡是喜歡,但是不會掏錢買。蔡群設計出了很多錢包、手包和掛件,經過工藝人員的加工和裝裱,這些幾百塊錢就可以買回家的民族特色手工品銷路開始大增,從單純的賣技術,到技術和創意一起賣,姐妹們才不會守著好手藝受窮。

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縣梅山文化園的董事長張青娥去年把張家界、鳳凰等湖南的景點考察了個遍,她說,湖南的旅游區,都是一個點一個點在做,沒有形成旅游帶,只有形成了旅游帶,才能把沿線的農村農民都帶富。我們安化黑茶好,可不能只賣茶葉,還得讓游客去當地看一看,賣我們的好生態。還要把黑茶加工成醫藥保健品和日化產品,拓展產品形態,增加它的附加值。

人大代表,河北省張家口市農業科學院院總農藝師趙治海常年致力于谷子的品種研發,如今,他研發的張雜谷在干旱地區的種植產量已經高出了玉米,而且基本可以不依賴人工灌溉,望天收現在要做的,是開發小米的衍生品,光喝小米稀飯,一戶人家一年買上十斤就夠了。趙治海給記者看他帶來的谷子面,用開水一沖就可以直接做米糊飲用,小米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含量都很高,而小米干飯還有一個特殊的功效,就是降血糖。對糖尿病人來說,大米飯不能多吃,可小米干飯卻是一種食療食品。目前的重點在于讓市場了解這種谷物的價值,并且增加它的產品豐富性。

三、土地里如何掘出黃金來?

從單一產業轉向融合產業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會長馮樂平在過去的一年里,持續關注著農民的增產增收問題。

價格低了就要把成本降下去

馮樂平通過對北京大興的西瓜產業調研發現,雖然已經形成規模化種植和品牌話經營,最近兩年大興西瓜的銷量并不樂觀。作為一個在農業領域摸爬滾打的代表,我體會到在新形勢下,農民把握生產,應對市場的不易。馮樂平告訴記者,最近兩年,由于整體經濟形勢下行壓力加大,蔬果等農產品的市場銷售,也面臨著和糧食一樣銷量減縮,價格上不去的問題。怎么辦?還是要轉方式,調結構。

價格低了,就要想辦法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比如大興瓜農在海南三亞、浙江溫嶺、山東昌樂等地開辟了八個種植基地,進行錯季生產。這不是簡單的換個地方,而是把北京先進的品種,種植技術和品牌價值帶到新的種植基地去,一來降低了生產成本,二來優化了產品上市時間。馮樂平告訴記者。

產品結構調整了,發展方式還得轉。她拿出手機,給記者看正在研究開發中的龐各莊北京西瓜嘉年華。精品西瓜示范種植園、優質西瓜良種繁育中心、世界西瓜永久會址、西瓜良種交易中心和全球瓜技科普基地,一項項正在開發的項目顯示著大興西瓜產業的轉向——不做單一的農產品,而是把農業做成一項融合產業,向社會提供多種形態的產品。馮樂平說,這次我帶來的建議,是引導農業向單一產業向融合產業發展,將傳統農業和文化產業、旅游產業、娛樂產業、體驗產業、養老產業結合,在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下,最大限度地挖掘農產品價值,開拓農業發展空間。

不僅要考慮供什么還要考慮怎么供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陷入了增產就是增收的誤區,更多地追求農產品產量的提高。但是,在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農業產業的發展,不能再只盯著一年了多少,更主要的是看供什么怎么供。這幾年大興的西瓜產業轉型升級的實踐探索,體現出農業供給側改革中,在產業提檔升級中,農民會遇到很多問題,需要來自外界的多種支持。

這條路并不好走,對于長期以來處于短板位置的農業,要玩轉跨界經營,需要太多的助力。馮樂平建議,農業的人才的引進是關鍵。產品和業態的多樣化開發需要的不再是只懂技術的農民,而是了解市場需求,掌握尖端技術的人員,像西瓜面膜、西瓜燈、西瓜樹脂娃娃這些西瓜衍生品的出現,需要大量懂設計,有技術的人才。希望高校針對目前農業發展的新需求,培育這些可以從事農業項目開發的人才,輸送給傳統產業。

其次,融合農業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農業本身就是弱勢產業,它利潤薄,收益小,周期長,可是在解決就業,保護環境,保證社會供應方面,農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農業項目的開發,需要更好的風險控制體系和金融支持,這些都需要金融部門引起重視,進行研究,為農業開發項目制定專門的貸款政策。馮樂平說。

最后,馮樂平強調,將農業產業打造成融合產業,最關鍵的,還是各個地方政府在因地制宜地開發本地產業的過程中,要有頂層設計。不要求快,求大求政績,既要大膽設計,還得小心實施。融合產業要將一個地區的多種資源稟賦進行優化配置,這本身就是綠色、循環理念的體現,千萬不能做成一個空架子,提供市場不需要的產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6031506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在线 | 亚洲天码中文字幕五月天 | 日本中文有码电影 | 精品在线视频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