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進一步指明了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本方向,明確了2021年乃至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主要任務,部署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總書記的講話,必將激發廣大“三農”工作者的熱情,推動更多資源配置于鄉村振興第一線,真抓實干,取得成效。全面推動鄉村振興,也給廣大青年提供了鍛煉成長的廣闊舞臺。廣大青年投身于鄉村產業振興、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村深化改革之中,積極參與鄉村建設行動,就一定能夠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號召全黨將重心工作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
全黨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將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要以更大力度推動鄉村振興。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特別是縣委書記要當好鄉村振興的“一線總指揮”,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更是要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為什么要將全黨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主要是由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決定的。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組織動員一切積極力量脫貧攻堅,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共產黨要繼續帶領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滯后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必須以鄉村振興為總抓手加快建設步伐。中華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全黨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也是由當前國內國際形勢決定的。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循環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必須繼續發揮“三農”對經濟社會全局的穩定和支撐作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世界經濟陷入蕭條。2021年世界經濟將艱難復蘇,不確定性很大。我國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世界經濟沖擊,要進一步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基礎地位,擴大農村消費和投資,更好地發揮農業農村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
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怎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從地域上說,“三農”工作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對于脫貧地區也不例外。脫貧地區怎樣推進鄉村振興?總體上說,脫貧地區和全國其他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沒有本質區別,但有附加工作,主要是對脆弱的脫貧人口實施常態化監測,穩定現有政策,確保用于脫貧攻堅的公共資源只增不減,要使政策措施能不斷改善,幫扶力量持續優化,還要探索新的更加有效幫扶方法,讓脫貧攻堅成果更加鞏固并不斷拓展,讓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及做法能夠有效地移植到鄉村振興上來。要在西部地區脫貧縣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增強其鞏固脫貧成果及內生發展能力。
我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實現了現行標準下的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國832個貧困縣摘帽,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全國水平,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接近全國農村平均水平。我國徹底消除了絕對貧困,但是相對貧困仍將長期存在。相對于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群體,農村仍然會存在一定規模的低收入群體,需要幫扶。相對于發達地區和中等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內生發展動力面臨不足的難題,自我發展面臨能力不強的難題,需要幫扶。消除絕對貧困,就是不允許絕對貧困長期存在。只要出現絕對貧困,就應及時得到幫扶,并使相關人口不受絕對貧困困擾。在5年過渡期保持政策總體穩定,在此基礎上對具體政策措施進行調整優化。在幫扶對象上,有一類群體需要關注,這就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人口,不僅要讓他們搬得出,而且還要讓他們穩得住,能致富,這就要求必須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貧,讓易地搬遷脫貧家庭勞動力有更多渠道就業,靠收入較快增長留住搬遷群眾;要在新居住地點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靠更加便利優越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保障吸引搬遷群眾。在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方式上,除了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還需要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還需要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幫扶。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要更有助于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強化糧食安全和農副產品供應保障。無論農業現代化水平如何,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這些基本功能都不能放棄,也不能弱化。現實生活中,一些地方片面地將糧、棉、油、糖、肉等農產品生產與農業現代化對立起來,錯誤地以為重要農產品生產是農業現代化滯后的表現,并想盡辦法擺脫,這種認識是十分危險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更加有助于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確保農業最基本的供給功能發揮,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18億畝紅線不突破。要繼續建設高標準農田,保護黑土地,確保耕地質量不下降。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要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突破種子等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實施生物育種重大科技工程,提高農業良種化水平。農業現代化,重要標志在于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的現代化,在于農業生產手段的現代化。要發揮農業科技創新在加快農業現代化中的積極推動作用;要將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有機地融合起來,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成果廣泛應用于農業機械化和設施建設中,發展智慧農業。
總體上說,我國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的比較效益偏低。要從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出發,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確保種糧農民和從事重要農產品生產的農民在經濟上不吃虧。要加強種糧農民補貼,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政策性保險實施范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確保重要農產品產區在財政上不吃虧。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頻發重發的國家,動物疫病和病蟲害時有發生。要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增強抵御干旱和洪澇等自然災害能力;要健全動物防疫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體系,健全動物疫病和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警機制,強化防疫和統防統治,有效控制疫病和病蟲害傳播與損失。要提升重要農產品收儲調控能力,有效平抑重要農產品市場波動。
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要全方位把握重點工作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在全國所有縣域范圍內推進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合理定位縣域城鎮功能,重點要強化縣城政務、經濟、社會和文化等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便利農民,加快補齊農村公共服務短板,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農民能夠共享發展和改革成果,同時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避免大拆大建,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鄉村能夠傳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還要發展壯大鄉村產業,并通過多種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增值收益。要將加快農業現代化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地融合起來,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因地制宜地發展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拓展農民可持續增收空間。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普及科學知識,促進鄉風文明建設;要治理化肥農藥濫用、農作物秸稈焚燒、畜禽糞污等面源污染,建設農村生態文明。
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即將到期,要落實好再延長30年政策,培育承包地流轉市場,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和生產性服務產業,健全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除了財政投入和社會資本投資推進鄉村建設外,農村集體負有一些基礎設施使用維護和公共服務提供等重要職能。勝任這些職能,必須有可持續的農村集體收入。要探索農村集體資產增值和運營管理新模式,將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成果轉化成可持續的農村集體收入流。
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之一。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開始,我國就以財政投入為主,廣泛吸納社會資本,持續加強農村水、電、路、房和通訊設施等建設,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面貌徹底改變。要繼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啟動鄉村建設行動;要以縣域為城鄉融合發展重要切入點,賦予縣級黨政領導更多資源整合使用權力,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青年報 》2021年01月11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