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作的價值指向到底是什么。過去在人們的觀念中就是做大做強,人口越多越好,土地規模越大越好。中心工作就是招商、引資競賽,園區、新區建設。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城市建設的中心目標是要讓城市和諧宜居,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這就回歸到了城市發展的本源。經濟發展固然重要,但經濟發展不等于城市發展,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前者不能替代后者。這一方向符合歷史發展客觀規律,也符合人民群眾的期望。所以,城市工作要把讓城市和諧宜居作為中心理念,把解決好人的問題作為根本的價值取向,就是讓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適、更美好。
在和諧宜居的理念指導下,將來的城市工作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城鎮化發展道路?我想有五個方面:
一是符合國情。我國的國情有幾個特征:一是超大規模體量,我國的人口數量比整個歐洲還多,不能簡單套用歐洲和美國的經驗;二是顯著的地域差異,因此政策不能一刀切;三是特殊的制度環境,我國的體制機制與其他國家是不同的;四是悠久的文明傳統,中國擁有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史,城鎮化是在這樣一個基礎上來完成的;五是壓縮的發展進程,我們是追趕式的發展。根據國情,我們的城市發展可以借鑒別人,但更要體現自己的特色。
二是尊重規律,此次會議已有詳細闡述。
三是傳承文化,中國傳統的人居環境有別于西方,體現了很高的智慧,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協調。中國將來要建設的人居環境,如何通古今之變,謀中國人居環境復興之道,是我們這一代學者的責任。
四是以人為本,此次會議也有明確說明。
五是五大統籌為手段,五大統籌如果做好了,就體現了中國特色的城市發展道路。關于第一大統籌即全局性,我認為,城市活動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學科的視角是不一樣的,關注重點也不一樣,一個學科只能看到城市的一面,而不是完整的城市面相。這就要求不同學科間的交流與包容。城市研究的全局性非常重要,需要從經濟、社會、人文等多角度來考慮。
(作者系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2016年01月13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