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下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農業界別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范小建一字一句地念出了“兩高”報告中的一句話:“嚴肅查辦、積極預防發生在基層,尤其是‘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與國務院扶貧辦共同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 (中國青年報 3月14日)
“蒼蠅”逐臭,“蚊子”吸血,一些基層干部手越伸越長,從農民的養命錢、救災錢到“孩子錢”“死人錢”,幾乎無所不貪。此番話語來自全國政協委員對“兩高”報告中,關于“嚴肅查辦、積極預防發生在基層,尤其是‘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所引發的感嘆。誠然,這已經成為不容回避的現實問題!單說去年,就有11839人因涉“三農”領域相關職務犯罪被查辦,8699人因在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征地拆遷、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等民生領域的職務犯罪被查辦。毋庸置疑,“扶貧惠農”中的“蠅貪”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成敗與否,而“扶貧惠農”豈容“蠅貪”頻現。此種亂象又當誰警醒?
事實證明,有利益的地方,便有利欲瘋長,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大官還是小官。就拿扶貧惠農資金來說,它原本用于改善貧困地區生產和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事業而設立的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對農業和農民的直接補貼資金、農村社會事業發展資金等款項。就是這么重要的款項卻成為一些黨員干部眼中的“唐僧肉”,被“蠅貪”所覬覦。不但給國家和集體財產造成了損失,更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形象。為此,打擊群眾身邊的腐敗,遏制扶貧惠農中的“蠅貪”,純潔“末梢神經”,尤為迫切。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干部雖然官不大,卻是“全天候、全科型”官吏,掌管著農村政務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集各種權力于一身。加上他們又是與基層群眾最貼近的權力載體,是黨風政風好壞優劣的最直接代言人。如果他們貪污腐敗,給黨和政府帶來的不良影響、給國家財產和群眾利益造成的損失不可小覷。究其扶貧惠農資金被虛報冒領、擠占挪用、滯留沉淀和監管弱化等問題原因,與扶貧惠農資金使用缺乏透明,地方政府對利益的自主性作祟,資金管理過于封閉,公眾很難知曉和看不到一本明白賬有關;但更與“天高皇帝遠”,權力運行不透明,政務、財務公開流于形式,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難以保障有關。
蒼蠅不叮無縫的雞蛋,而腐敗總是和監督缺位有關。在基層特別是農村,民主監督乏力,專門機構缺位,輿論監督難覆蓋,這是蚊蠅不斷滋生的制度原因。扶貧惠農資金一分一厘堪稱寶貴,如果被“蠅貪”侵吞糟蹋,著實讓人心疼。其實無論是扶貧領域反腐力量不夠“腿”比較短,還是扶貧項目大部分在村里,而以往扶貧隊伍常常只到達縣級,再往下就沒有人了,亦或是很多事情到村里就只能靠村內部自己運作了,最后反腐很大程度都是靠扶貧干部、基層干部的自律。只要能做到信息公開,加大督察力度,扶貧惠農中出現的“蠅貪”都會減少。
一言以蔽之。扶貧惠農不容“蠅貪”頻現,它的出現再次給各級監管者以警醒。而要杜絕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筆者以為,務必加上一把“安全鎖”。既要不斷完善監管制度和程序,審計監督做到事前監督,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還要完善撥款、記賬以及內部稽核控制制度,提升報賬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確保扶貧資金能安全、高效地發揮作用;更要加大違規的懲處力度,或許多管齊下,“蠅貪”頻現就將不再有。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