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政府對扶貧工作高度重視,投入前所未有,各地也都把精準扶貧納入領導干部綜合考評指標體系,將減貧實績與干部考核掛鉤。然而,在一些地方,某些領導仍然有著錯誤的政績觀,把“扶貧工程”看成 “面子工程”,忽略群眾意愿和市場規律,造“花瓶”、建“盆景”,只管資金投入、不管成效。
我們都知道,扶貧幫困是國家的政策導向,是為了讓廣大群眾走向共同發展致富之路,但扶貧不是簡單的“送資金”,也不是憑熱情的“指方向”,更不是憑想象的“出項目”,而應當要把扶貧資金用的恰到好處,要對群眾“口味”,對百姓“路子”,從“瞄準區域”具體到“瞄準個體”,從“千篇一律”轉向“量身定做”。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扶貧工作要“抓緊抓準抓到位,堅持精準扶貧,倒排工期,算好明細賬,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因此,開展精準扶貧,關鍵是要對準群眾“口味”。首先,各級地方政府在確立扶貧項目時,要通過調查研究,掌握扶貧對象所處的地理環境、氣候特點及實際需求,把其他地方的成功經驗消化后運用,做到因地制宜地扶貧,收到揚長避短的效果;其次,在確定扶貧項目時,要引入市場評估機制,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隨時關注市場變化,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扶貧工作的局部規劃與實施內容、運作方式等,以確保扶貧工作精準有效;第三,在扶貧工作中要注重抓基礎、抓源頭,充分發揮扶貧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努力探索技術扶貧、知識扶貧和特色產業扶貧之路,讓扶貧對象掌握一兩門脫貧技術,從而使貧困群眾由過去依靠直接的經濟扶貧轉向依靠技術實現長期的脫貧。最后,在扶貧項目運作時,地方政府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引導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承擔起扶貧項目的產品營銷任務,形成“政府出資金、農戶搞生產、企業來銷售”的扶貧運作模式,使扶貧對象消除對產品銷售問題的擔憂。
總之,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扶貧項目也不是簡單“砸錢”式“輸血”,關鍵是要接上地氣,找準結合點和著力點,對準群眾“口味”,從而制作出符合不同地區群眾“口味”的特色精準“菜肴”,使扶貧對象享受到精準扶貧的實惠。唯有如此,才能充分發揮政府精準扶貧工作的“源頭活血”作用,使扶貧對象脫貧致富,進而催發出貧困地區的新風貌、新氣象、新作為、新藍圖。
作者地址:湖北省棗陽市朝陽路1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