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像候鳥,頻往家里跑;白天尋不見,晚上影難找;辦事得趕早,晚了就白跑。”這是群眾對“走讀干部”的形象比喻,也反映了群眾對這種現象的反感。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從嚴治黨,加強作風建設,黨心民心為之一振,黨風民風為之一新!但從近期報道的案例來看,仍存在少數干部“走讀”的情況。如何才能讓干部自發自覺地“身在心也在”?(中國新聞網)
基層鄉鎮是最貼近群眾的一級組織,基層干部本應是最接地氣的公職人員,也是群眾發生突發問題最先想到的求助對象,然而,“走讀”這一不良風氣卻嚴重影響著基層干部的形象。造成“走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這一情況,硬性的制度規定必不可少,但在條條框框之下,我們也要分析干部為什么要“走”,怎樣才能讓他們“留”得住。
首先要著力加強鄉鎮機關作風建設,構建“全天候”為民服務工作格局。注重強化基層干部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發揚吃苦耐勞的優秀品質,克服享樂主義;建立完善值班制度,明確值班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值班人員要嚴格履行工作職責,做好值班期間來訪接待、矛盾糾紛調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值班日志填寫等有關工作,保證受理事項“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落實監督檢查制度,采取定期檢查、電話查崗、突擊查訪、不定期暗訪等方式對鄉鎮“住讀”情況進行督查。對值班期間擅離職守,延誤工作,造成不良影響和嚴重后果的,按照相關規定給予黨紀、政紀處分,并追究相關領導的責任。用剛性制度保證“留得住人”。
當然,要想留住基層干部的心,讓他們心甘情愿駐守鄉鎮,基礎設施的保障和適當的軟性激勵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是拓展基層干部發展通道,提升政治待遇,讓在鄉鎮做實事呆得久的干部有盼頭;二是注重實施情感激勵,保障后勤福利。自古有國才有家,作為人民公仆必須要有“舍小家為大家”的思想準備。但各級組織、各級領導要加強與基層干部的交流與溝通,及時掌握干部思想動態,實施良好的情緒疏導和壓力管理,力所能及地幫助其解決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使基層干部感受到組織的溫暖,甩掉包袱全身心投入工作;三是合理整合教育培訓資源,有針對性的給基層辦事員提供更多“充電”機會。讓基層干部多發聲、多露臉。
對于干部“走讀”現象我們要一分為二地去看待,想要解決這一頑疾也需要軟硬兼施,雙管齊下,要讓基層干部從不能走變成不想走才算真正的成功治理。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