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稱呼“戴高帽”中最常見的是將“副職”叫成“正職”。有的同志為了“討好”上級,故意在稱呼中省略“副”字,以此來表示自己對上級的尊重。但這其中也不免有“奉承”心理,從某種程度講,也是一種“語言賄賂”。--2016年4月6日新浪網:中紀委機關報:將副職叫成正職是語言賄賂
提起“賄賂”,人們一般只想到用物質利益收買官員的行為,而對 “語言賄賂”卻極易放松警惕。而一直以來,對這種“語言賄賂”似乎都已司空見慣,其主要手法是奴顏婢膝、趨炎附勢、溜須拍馬、討好賣乖、獻媚取寵、阿諛奉承,只需攪動“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使受賄者如飲醇醪、四體通泰、進入圈套,飄飄然如墜云里霧里。
筆者認為一些下級之所以對副職領導在稱呼上“升級”“扶正”,其實是一種獻媚心理,目的是為拉近距離、贏得信任奠定基礎,看似與金錢物質毫不相干,但投機取巧的心態暴露無遺。畢竟大部分人都喜歡聽好話,對領導喊高了總比喊低了強。因為在部分下級的心里,往往都藏著這樣的“小九九”——把領導職務喊高半格,顯得自己有禮貌,明事理。
當然,也有一些人認為,在我國社會傳統文化中,歷來有這種“高看一眼,高捧一級”的現象,把領導職務往高喊,體現的是對上級的尊重。再說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臉人,何樂而不為?
可是明知下級稱呼有問題,被“戴高帽”者為何不及時制止?
筆者認為其中也有不容忽視的心理“玄機”。即:一些領導干部對下級憑空給自己“官加一級”見怪不怪,源于內心深處抱有“官大一級壓死人”的官本位思想,秉持“有官不敬早晚是病”的狹隘心理,因此刻意突出自己的領導身份,對稱呼格外重視。同時“這也是典型的虛榮心理在作怪。”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對
下級的“戴高帽”心安理得的接受,甚至對下級在稱呼自己時,把“副”字加上感到不舒服,是因為享受這種受人抬舉的優越感。
然而“語言賄賂”毫無實事求是之意,只有嘩眾取寵之心,是黨內生活庸俗化、同志關系利益化的反映,是不講正氣、缺乏骨氣、毫無朝氣和銳氣的表現,給人的感覺和印象只能是裝腔作勢、裝模作樣、江湖義氣、面目可憎。
但是稱謂雖小,隱患不少。“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就要從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細節抓起,口子再小也不能開。”稱謂混亂的現象若不糾正,不但助長了吹捧之風,還混淆了上下級關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更可怕的是,無形之中把下屬的心思引導到研究領導喜好、琢磨領導稱謂上,對國家建設無利。
總而言之,奉承巴結的討巧之風,是一種“精神鴉片”,屬于庸俗不堪的市儈哲學。如何從根本解決這個疑難雜癥?最好的辦法是加強對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道是,“欺君易,欺天下難”。我們只有在選人用人時加大“民意權重”,將官員烏紗帽的大半邊捏在廣大黨員和群眾手里,自然,“馬屁文化”就會大幅度收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