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城市化中的異鄉人

[ 作者:證券時報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25 錄入:王惠敏 ]

我們跟著別人毫無知覺地離開家鄉,改變了自己的和家族的生活,最后成為自己家鄉最熟悉的陌生人。

單位組織去阿拉善植樹,我把隨手拍的巴彥浩特鎮馬路上的照片發給朋友,她家就在這里。微信里回復的卻是“不認得,我不熟悉的街道”。想想不禁要笑,此時的她身處南半球的澳洲,地產咨詢工作要求她對悉尼某個區的所有醫院、購物中心等位置了如指掌,甚至從小區開車到最近的學校幾分鐘,她也熟記于心。但是對于曾經16年生活的家鄉,她卻實實在在地變成了一個異鄉人。

還記得高中時候她來到自治區的首府上學,跟我講下雨的時候因為想念爸媽,就對著窗外哭。10多年過去了,她從小鎮來到首府,在北京上大學,最后落在了跟我整整相差3小時時差的南半球。這在文學的傳統命題中,就是活生生的“外省青年”,在這個行列里的,還有《紅與黑》里的于連、《高老頭》里的拉斯蒂涅,甚至還有駱駝祥子。在文學史里,外省青年就是那些來自底層的、邊緣地帶的年輕人,他們背負著社會意識形態和個人的內心矛盾,向經濟、政治中心地位發起奮斗。

可是轉念想想,包括我在內的身邊的人們幾乎全部都是外省青年,在中國從農村向工業化社會轉變的時代潮流中,幾代青年人迎來改革開放、戶籍改革以及高校招生改革的政策變化,我們跟著別人毫無知覺地離開家鄉,改變了自己的和家族的生活,直到最后成為自己家鄉最熟悉的陌生人。

人口流動是城市化進程中最為顯性的部分,在中國,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文化水平的高低,大抵你只需要簡單地看,這里是人員輸入地區還是輸出地區。人們用腳投票,走出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

但是,農村變城市,三五月即可高樓平地起;但人的城市化,可能要花一輩子的時間,而且快速城市化過程帶給每個個體內心的挑戰,卻很難被量化寫在任何政策文件中。我的很多同學大學畢業在北京定居,在一個典型的小家庭中,也許她來自河南,他來自浙江,而他們的孩子將是一個北京人。千萬這樣的小家庭代表了千萬家庭的斷代史,每個家庭成員只擁有生命前二十幾年的地域史,緊接著他們的生活便坐著火車和飛機,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生活就像被拋向湖心的石子,雀躍后水紋散開,就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這個北京出生的孩子成長著,沒有機會仰望媽媽頭頂鐵青的天,也聞不到爸爸屋外金黃的稻香。

也許個體歸屬感還只是一個矯情的非分之想,在皮凱蒂的《21世紀資本論》中,大面積頻繁的人員流動,被看作會帶來駭人的社會影響。由于教育制度不合理,加上市場經濟缺乏自發糾正收入不平等的機制,社會的流動性就會增加,人們必須走出去尋求一份更為體面的工作。他認為,流動性會成為固化特權利益的工具,人才出走后,小鎮的執掌者可能會是擁有更多財富的特權階級。一句話就是“富的更富,窮的更窮”。

也許皮凱蒂的論調過于宿命,我們也沒有文學作品里戲劇化的生活,但工業化進程和城市化給每一個青年人帶來重新選擇機會的同時,也帶來了精神上的抉擇。我認得一個山東的打工女孩,她曾在北京學院路的各大院校當過保安,卻像《革命之路》中弗蘭克夫婦對巴黎心懷執念一樣,對云南有著迷信般的狂熱。她堅持認為去云南生活是自己一生的追求,她從圖書館借來小冊子,背下每一篇關于云南的講解文章,甚至留下學生扔掉的快遞箱,只因為那是從云南寄來的。而最終她去過了云南,現在在深圳的工廠里往流水線上的電視機后面貼標簽。

我的朋友——來自阿拉善的小鎮青年,盡管身在澳洲,還是會在某一個瞬間聞到阿拉善的味道,看到阿拉善的顏色。而我總是做著同一個夢:刺耳的下課鈴聲出其不意地響起來,我急急忙忙穿過整個走廊,一轉身,眼前正是小學的操場,地上的沙粗礪可見,天上陽光正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證券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亚洲一本线播放 |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Av不卡在线播放 | 亚洲天堂性A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