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4日《光明日報》報道:環境更美了,出行更安全了,辦事更方便了……記者日前在陜西、江蘇、山東等地部分農村地區采訪了解到,通過環境、交通綜合整治,構建有效便民服務體系等舉措,基層社會治理正在展現新氣象,農村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面貌。
從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第一次提出建設“美麗鄉村”的奮斗目標,并要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工作,到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農村建設要“強富美”,其中強調“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而且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強調,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美麗鄉村,是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可以說,“美麗鄉村”早已成為我國農村建設的一項基本要求與目標,早已在社會公眾心里成為農村建設的一種普遍理念。
“美麗鄉村”的建設理念如今正在變為現實。因為經過國家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使基層社會治理正在展現新氣象,農村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面貌。當然,各地農村的地理環境、傳統文化、民俗民風、經濟發展等基本狀況都不一樣,所以讓“美麗鄉村”變為現實,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整齊劃一、千篇一律”而毫無特色。因此,美麗鄉村從理念變為現實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汲取符合當地群眾所思所想、所需所樂的地域特點元素,讓美麗鄉村在現實中,既有改善物質條件的“外在美”,又有以地域民族文化、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內在美”。
唯有如此,“美麗鄉村”建設才能突出獨特的村居風貌、文化景觀、傳統的風土人情和田園風光,才會尊重農耕文明,推進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才能留住山水、留住記憶、留住文化和精神的根,以此體現其環境之美、風尚之美、人文之美、秩序之美等等。從而城鎮建設才能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才能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美麗鄉村,讓理念變為現實,就是要讓人們養成美的德行、得到美的享受、過上美的生活;讓城鄉之間、鄉村之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用無數的美麗鄉村構筑美麗中國。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文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