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斗轉星移,《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即將迎來十歲生日。十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目前已發展到128萬家之多。但不能不說,在這一發展歷程中,整體性的由弱到強,并沒有出現。
在這128萬家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多數是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確立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后成立的。在數量激增的背后,都能地方政府的影子,如果說是數字工程、政績工程,毫不過分。目前看,絕大部分合作社,處于僵尸狀態,成為抽屜合作社,沒有正在發揮作用。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一個自發性,互助性的經濟組織,從成員構成上來說,主體都是農民。這就注定了農民合作社的發展,必然受到成員的整體受教育程度、經營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五哥感覺,面對普普通通的農民合作社,廣大新農人朋友,不能用現代企業的標準去審視、評價合作社的成敗,枉顧現實條件談現實,并不科學。存在不足,才有可改進之處;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才是新農人的意義所在。
一、正視現實,接受挑戰。
農民整體受教育程度低,與教育程度相關的理念、眼光的諸多方面存在不足,是殘酷現實。我們必須認識到,這是教育不公平導致的必然結果,錯不在農民。相反,農民才是真正的受害者,也是不富裕的重要原因之一。助農,就要放棄偏見,正視困難,迎難而上。
二、了解需求,合理規劃。
從人均不足一畝耕地的中國農業現實來看,依靠農業自身發展,徹底解決農民問題是根本不可能的。通過城鎮化,有序轉移農業人口,提高農村戶籍人口資源占有量,是根本出路。農民合作社,是解決農村空心化條件下農業發展問題的需要。與此同時,面對紛紛擾擾的食品安全問題,市場對健康農產品的需求在不斷擴大。適度規模、標準化生產的農民合作社的發展,是市場消費升級的需要。
有需求,就有市場,就有發展空間。農民合作社,要緊緊圍繞提供健康農產品這個主線,牢牢抓住滿足消費者餐桌安全需求這個牛鼻子,合理選品,理性確定產品輻射區域和服務人群,做好規劃和布局。
三、關注前景,穩步推進。
產業資本下鄉,導致的耕地非農化的問題,屢見不鮮,已經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關注,態度逐步謹慎。另一方面,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形式,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一直社會資本所忌憚的事情,這類例子,并不少見。
從這兩方面看,農村需要規模化經營,需要資金和技術,但資本下鄉之路,不會是坦途。在體制、機制尚未完善的情況下,農民合理配置資源,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形式參與市場,有相對清晰的前景。
五哥小結:
新農人,到底新在哪?新,要新在理念;新,要新在情懷。自己富裕,固然可喜,帶領鄉親們一起富裕,則體現情懷。如何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當地發展、市場需求穩定的品種,改變化肥、農藥無節制使用的老路。把可持續發展作為奮斗的目標,把提供健康食材,作為主線,農民合作社,可為、能為。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微博 五道溝有機農場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