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網信工作會議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建好用好管好干群互動平臺,解決了一大批民生難題,促進了科學民主決策,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2016年9月5日人民網-人民日報)
我國有7億網民,約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五十,網民情緒如何、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往往是民意的晴雨表。黨員領導干部要走實群眾路線,就要用好互聯網,通過網絡了解民情民意,為群眾解難事、做好事、辦實事。
互聯網能實現干部與群眾零距離。一方面,群眾對政府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可以通過網絡直接表達出來。另一方面,干部們也通過網絡搜集民情民意,為制定發展策略提供科學依據。網絡縮短的不僅僅是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更是提供了干部對群眾高質量的服務平臺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動力。
互聯網能讓黨員干部放下“官架子”。沒有互聯網的年代里,群眾有事找干部,往往是“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結果還是“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ヂ摼W以其高度透明和備受公眾輿論監督的特性,使“表哥”“房姐”們折腰網上,黨員干部們不得不謹言慎行,約束自己,弓下身子去傾聽網民呼聲,實實在在為群眾做事。
互聯網能讓群眾對干部“掏心窩”?,F實中,一些官員官架子十足,群眾要么“敬而遠之”,要么“三緘其口”,干部下基層難于聽到真話,看到實情,群眾有理沒地方說,有意見不敢提。互聯網打破了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隔墻”,群眾終于有了暢快淋漓的說話渠道,以前礙著面子不敢當面提的意見提了,有好想法又沒找不到地方說的的也建議了,國家有啥政策、干部有啥想法在網上也一目了然。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ヂ摼W固然是黨員領導干部做好群眾工作、傾聽群眾的呼聲、了解社情民意、衡量為政得失的有效途徑,但互聯網并不是萬能,上網不能代替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干部要做到察民意、解民情,必須堅持“鍵對鍵”和“面對面”相結合,做到網上聽民意,網下解民憂,才能真正走好群眾路線,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溝通黨心與民意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作者地址: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高燈鎮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