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打贏脫貧攻堅戰,“文化扶貧”是關鍵

[ 作者:廖海鑫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9-09 錄入:16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寧夏調研時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抓住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這條主線,大力推進文化扶貧,努力助推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日報》,9月7日)

文化扶貧是指從文化和精神層面上給予貧困地區以幫助,從而提高當地人民素質,盡快擺脫貧困。傳統的扶貧主要是從經濟物質上進行輔助,而貧困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既要從經濟上加強扶持,更需要扶精神、扶智力、扶文化。

近年來,各級政府都在積極推進基層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很多鄉鎮有了頗具規模的圖書館、博物館,各村組也陸續修建了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農村書屋等設施。但是,目前最嚴峻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有限的公共文化資源在各個鄉鎮與村之間分布不均。這一現狀決定對于貧困地區的“文化扶貧”也要采用精準扶貧、“點穴式”扶貧的方法,要因地制宜、因病下藥,萬萬不可“大水漫灌”、盲目施策。

“治貧”必先“治愚”。大力發展農村的文化事業,提高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水平,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從根本上改善農民生活的關鍵所在。從“萬村書庫”工程到“手拉手”工程,從電視扶貧工程到為農村兒童送戲工程等扶貧方式,都是把文化、教育、科學普及等與滿足農民求知、求富、求樂的要求與發展農村經濟緊密地結合起來,使文化更好地為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服務,為貧困戶擺脫貧困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文化扶貧”,不僅要“送文化”,還要“種文化”;不僅要“輸血”,更要“造血”。也就是說,“文化扶貧”不能只是一味地給錢、送器材、贈設施,而更應當是人性化的扶持,幫助貧困戶自力更生,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圍,創建自己特有的文化品牌,讓送出的文化真正在當地長出文化,這才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

作者單位:中共綿陽安州區委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五月天在线观看 | 亚洲三级在线网站 | 日本高清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 图片色色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