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進入第二天,截至當日17時,累計報名人數已達79003人,單日報名人數高達6.5萬人,相對于首日1.3萬的報名人數環比增長約370%。目前累計已報名職位數達到9230個,占總職位數的60%左右,還有6359個職位無人問津。(京華時報10月17日)
“競爭比例已高達289:1、職位處于中央機關、前景廣闊、且招錄條件相對寬松”。當多種條件疊加,再次造就了2017年度國家公務員考試中,可能出現“千里挑一”、最難考、最熱職位。然與此同時,從預計這次國考的報名總人數會達到140萬人左右、累計已報名職位數達到9230個、其余系統報名的競爭比可能基本都在5:1附近徘徊、還有6359個職位無人問津等信息中可以看到,此次的公考,可能同樣出現早前“千人爭一崗”和“一崗無人求”的冷熱不均。誠然,“千人爭一崗”無需過度解讀,但“一崗無人求”也不容小覷。既要看到“千人爭一崗”緣何如此“熱”原因,更得找到受“冷”的癥結。
一分為二的說,在如今就業環境多元化的當下,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選擇任何一種職業都無可厚非。只要是遵從法律法規和堅守道德底線,都毋庸置疑。正所謂,人各有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又有誰不愿意自己的工作條件、生活環境優越,就算還有6359個職位無人問津,這也沒什么可以多加指責。但問題是,在招錄人數最多部門的前十榜單中,國稅部門毫無懸念地實現“大滿貫”;內蒙古儲備物資管理局最熱,競爭比高達98.5:1;人社部社保中心咨詢服務處,競爭比例已高達289:1等等如是,如果因為條件、前景、待遇等而冷熱不均,著實值得深思。
毋庸諱言,一段時間以來,“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學而優則仕”等思想,左右著部分年輕人的價值觀,讓年輕一代對公務員考試,產生的不同于正常擇業的畸形觀感。然在十八大后,隨著對權力的“理性回歸”,讓原本抱有躋身“仕途”就能唾手可得所謂“隱性福利”者打消了念頭;加之紙媒、網絡對基層干部晉升渠道,“副科病”難升遷,大部分公務員的待遇并不算太好,僅僅維持在社會的中等水平擺上桌面的頻頻曝光,讓公招在一度時間段“遇冷”。這也少了為了所謂“面子”“官癮”一朝金榜題名,就能“鶴立雞群”“光宗耀祖”者;少了考進體制內、成為公務員的“濫竽充數”。但憂的是“千里挑一”崗位之爭,讓年輕一代為民服務的思想何去何從?
當然,話又說回來,“中央機關,前景廣闊,且招錄條件相對寬松”理當備受“寵愛”。但從另一個側面給我們的地方管理者提出了更為嚴峻的“考題”。如何讓崗位之間實現相對的“權與利”的均衡?如何讓不同崗位之間,不存在著過大的差距?如何權衡地域差異,按照公務員職位設計相應的基本規則,在權力“理性回歸”同時,讓更多的年輕人愿意把青春奉獻到基層去?如何加大地方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讓各方面優秀人才別把眼光局限于條件、待遇上?如何加大干部管理的結構調整,讓公務員形成多元化結構,讓每一個不同崗位的人才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總之一點,公招中的“千人爭一崗”,撇不開一個“利”字,“千人爭一崗”再“熱”不可怕,可怕的是職位無人問津后無法返“暖”。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千人爭一崗”也不全然是壞事,更不能以此來衡量和判斷公招中的“優與劣”。但千萬不能忽略了“冷”與“熱”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無論“冷”與“熱”都應堅守領導干部在社會公共權力的專業素質,確保能履行工作職責,有更高的職業操守,接受比其他職業更為嚴格的監督,謹記手中的權力是用來為人民服務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權力謀利”。
作者單位:四川北川縣組織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