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現(xiàn)在才知道古人誠不欺我!等了很久的中央一號文件終于是正面回答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相關問題,唐部長四個維度概括了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涵,指出新型集體經濟發(fā)展的四條基本途徑。與我原本自定義的“在黨的領導下,以農民為主體的任何一種經濟組織所創(chuàng)造的經濟形態(tài),可以是由財政資金、村集體資源、農民資產、工商資本共同構成、共同創(chuàng)造、共享分配”,有點異曲同工之處。只不過我學歷低,沒有那么強的概括性。針對這個問題其實老早就想談一點的,但是總覺得自己不是權威,講出來別人也不信。現(xiàn)在官方都這么說了,我也能稍微講一下。無奈最近接待任務太重,到現(xiàn)在才有點空閑時間跟大家聊一聊。
一、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內涵
(1)產權關系明晰—公與非公的一體兩面
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必然是一種集體性質的產權關系,但是這種產權關系并不是對一個個體的定義,而是對某個集合的定義。改革開放幾十年,單純的依靠村集體已經很難將集體經濟做強。在市場化高度發(fā)達的當今社會,舊有的集體經濟自身所存在的某些效率方面的弱點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它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因此,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必然是原有的村集體與新的成員組成的新的經濟形態(tài)。從維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看,其必然是存在一定量的集體經濟的,這是必須尊重的歷史事實。但是從發(fā)展的角度,它又需要有新的要素,包括但不限于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的因素,這是現(xiàn)實國情。這樣所誕生出的集合體,只要產權組合是清晰合理的,能夠說明占比份額的,能夠明確各自關系的,都可以是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2)治理架構科學—事情有人管
當前鄉(xiāng)村的很多問題,總結起來就是治理混亂。當然,我覺得學界搞得三權分置、三治融合都很好,但是都有點繞人。落到村民這里,基本訴求就是事情有人管。鄉(xiāng)村不是城市,城里的社區(qū)大部分只有生活功能,而這部分功能又被小區(qū)物業(yè)分割一部分,社區(qū)管理起來就相對容易。鄉(xiāng)村是生產生活的基本單位,古代有宗族,建國前期有大隊,事情其實還是有人做的。改革開放后,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出現(xiàn)問題,很多村的兩委形同虛設。沒人給錢,自然就沒人干活。因此,我認為解決治理問題,先要解決經濟問題。
當然,這里也有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財政負擔村兩委的工資,至少不低于社會平均水平,可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實際上,當前財政的狀況大家也是知道的,做這種兜底式的解決基本不可能。需要從村集體經濟中拿出一個費用池,維持基本的村兩委班子的運行,否則沒有人做,事情就無從解決。完全依靠群眾自主自覺,目前看來,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千百年都沒能成功的事情,不要指望在一時以一種最為簡便的方法解決。
如果能夠像部分省份解決養(yǎng)人的問題,治理問題就解決了一小部分,剩下的確實要靠合理的制度安排,必須要理清哪些歸村里管,哪些是老百姓自己的事。衡量標準其實并不好定,只能模糊的用“誰受益,誰負責”的基本原則,這只是大框架,很多具體內容要根據(jù)村里的現(xiàn)實情況來做,比如環(huán)境整治問題,村民家里的庭院肯定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家門口歸誰管呢?經濟條件好的,可以村里找人負責打掃;道德水平高的,可以村民自發(fā);實在難以判斷的,硬性劃分各家的清掃范圍。總之要一事一議,但總是能夠梳理清楚的。各自的職責都劃分好了,村兩委就要做好村里的服務,包干到人也好,統(tǒng)籌分類也好,具體的職能劃分可以不統(tǒng)一,但是事情要做好。需要明確的是,這種職責劃分必須一桿子到底,不能多頭管理,不能交叉處理。村委的職責劃分好,各項工作開支也要有落實。當前所有地方村財鎮(zhèn)管,村里花一分錢都要經過嚴格的審計。邏輯上是沒問題的,但是現(xiàn)實操作基本可以認為是人為制造障礙。比如,村里辦活動讓干部去采購物品,村干部是沒有概念需要什么發(fā)票的,更不知道規(guī)范。很多地方都是普通收據(jù),村干部拿回來,會計這邊說用不了,那這筆錢就出不去,讓村干部貼錢做事,第一回可以,第二回就要罵娘。還有勞務,現(xiàn)在很多勞務也出不去,有各種各樣的要求,農民只認“拿錢辦事”的道理,其他是不管的,錢不到,矛盾就多了。針對這些并不大的小金額費用,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包干法或者是其他的限額支取的方式,至少得讓村里有錢能夠維持和運轉。對于有集體經濟的村莊,可以直接定比例作為運轉經費,對于沒有村集體經濟的村莊,可以適度考慮合村,自己都不能維持,建制存在也意義不大。讓村兩委下面有人干事,有資金干事,才是治理的基礎。
最后一點要強調的是,村里必須有不同的責任主體,比如婦女主任要做好婦女組織的工作,族長要管理好宗族內部的事務,文藝隊要安排好村里的文化生活,村兩委下面一定不能是空的,必須要有各種組織。只有眾木成林,才有勃勃生機。
(3)經營方式穩(wěn)健—自主造血,持續(xù)供血
個人認為此次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內涵中最豐富也最一針見血的就是經營方式穩(wěn)健。當前全國做的好的眾多樣板村,多少是資不抵債的?多少是完全靠國家輸血才能維持的?以后這樣的鄉(xiāng)村都不能是樣板了,必須有自己的造血功能。產業(yè)可以不大,經營可以不現(xiàn)代化,但一定要能維持自己的運轉。
穩(wěn)健的經營方式,其實背后離不開會經營的人。我在浙江見過眾多的老板村官,從商場上殺回來的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實踐,這樣的人只要沒有貪婪之心,大都可以將村莊慢慢搞起來,只不過是時間和規(guī)模問題;我也見過很多書記,平日里什么事情都不做,只等著拿工資,什么任務布置下來都是擺爛,倒數(shù)第一怕什么,反正也不關乎前途。兩種人都有,且都普遍存在。怎么選村干部就成了關鍵。其實需要打破這個思維,村兩委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分開設立,不必“兩塊牌子一個班子”,現(xiàn)在一肩挑下村一把手是從政治角度考慮的,那么經濟組織完全可以另外找人擔任。不可避免會有內耗,但是有經濟頭腦才是經濟組織的核心。甚至也不必是村里選,浙江的農村職業(yè)經理人很多都是外地的。雖然浙江農村職業(yè)經理人選出來的結果目前看來成果并不明顯(大部分都是看上那一年二三十萬的工資編了一個不錯的簡歷,實際經營能力有限),但思路是好的。
這次提到的是穩(wěn)健的經營方式,可以認為更看重經營的可持續(xù)性而并非暴利性。穩(wěn)健可以理解為“平緩而持續(xù)的上漲”,經營方式可以不新穎不高大上,只要能夠緩慢增加就可以。這也給跟風村莊懸了一把劍,那些一味的用博眼球方式、所謂的網紅項目來獲得短期流量的村莊都是不可取的。
有了這個內涵框定,現(xiàn)存的樣板村估計要淘汰掉一大批,大浪淘沙,真金始現(xiàn)。
(4)收益分配合理—收益與經營掛鉤
其實在講第一部分產權明晰時就應該談到這個關系,要打破產權占比和收益占比相掛鉤的傳統(tǒng)思路。在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所有權、經營權和分配權三權分立后,經營權和分配權都應該適度讓渡給新加入的非公有制經濟。村集體并沒有經過市場考驗,他們的集體資產也并非個體奮斗而來,是歷史的產物。既然如此,經營就應該交給會管理的股東,收益應該跟經營掛勾。當前的集體資產大多是存量資產,不使用也不會流失,使用或許也不會有很大的損失。比如村里的山川湖泊,不做旅游一分錢收益沒有,做旅游考慮周到也不會造成過大的損失,但是做和不做之間,就相差了不少收益。這部分收益卻是實打實的增量。與其資產閑置,不如獲得收益。這就要求村里不要貪心,要按照自愿的原則劃分收益權。非公有制經濟成分也要考慮到村莊在這里發(fā)揮的作用,考慮到整體的長遠發(fā)展,要給予村集體經濟充分的保障。
這部分的內容實際上最難做,做大餅不易,分大餅也難。不必追求一致,幾方能夠談妥,事情就辦下去,不能談妥,就任其發(fā)展。市場總會用自己的方式淘汰一批村,莫要著急。
二、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基本途徑
(1)資源發(fā)包—最可惜
除了一些特殊村莊,很多村莊都沒有資源可以發(fā)包。君不見,多少農村里的水塘無人承包、山林無人承包。資源發(fā)包,實際實在存量的基礎上做減法,獲得固定的收益。對于有條件的村莊來說,確實比較省事;對于無條件的村莊來說,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只能祈求老天保佑。針對資源發(fā)包,其實也是個循環(huán)問題。資源能夠發(fā)包出去的村莊無外乎--交通好、基建好、風景好。但滿足這些條件的村莊,只靠去發(fā)包則不劃算,畢竟得發(fā)包多少年才能值回政府投入的錢?不過很多地方算賬是不算財政支付的費用的,畢竟錢不從自己口袋出,誰能爭取到是誰的本事。當然,村民在過程中是受益方,這是顯然的。不管是經濟還是生活環(huán)境,都有所提升。而資源發(fā)包不出去的村莊,就會想辦法改變現(xiàn)狀,又要爭取政府項目資金。想來想去,所謂的資源發(fā)包,核心在打造村莊,本質在爭取項目,收益是微不足道。長遠看,貌似做好了村莊建設,實際還有折舊、磨損、審美改變導致的更換,至少在經濟層面,未必是劃算的。
(2)物業(yè)經濟—最簡單
物業(yè)出租也是很多地方為數(shù)不多的經濟來源。村莊物業(yè),無外乎就是集體的那點房子以及收儲的那部分建筑。對于物業(yè)出租,個人認為可以文章再做透一點,固定租金顯然不是最理想的,可以探討更深入的模式,比如以房代股等形式。跟資源發(fā)包一樣,物業(yè)出租也是條件優(yōu)越的村莊,否則就是一文不值。
(3)居間服務—最大膽
這個提法在學術界并不稀奇,不過對于很多村干部來說都還不太懂。直白點說是二道販子或者中間商,高端點叫掮客。居間服務可以分為很多類別,信息類、項目類都比較常見。可以理解為村莊作為中間媒介,將有用的信息或者可以合作的項目告知或與第三方合作,從中獲得收益。居間服務確實能做的內容是很多,尤其在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很多項目進村。原本鄉(xiāng)村振興是通過招投標形式將項目和工程交給乙方完成,現(xiàn)在是給乙方一定的限制,需要其拿出收益的一部分反饋給到村莊,或者是村莊可以留存一部分。這種提法很大膽,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完成居間服務,其實很考驗智慧。不過也是給村莊留口,滴灌效應下總有部分資金能夠到達村莊,維持村莊運轉。
(4)資產參股—最實用
這是比較常見的做法,也是最近很熱門的話題。不用多做解釋。只不過目前的樣本看,資產參股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村莊的不確定性。比如鄉(xiāng)鎮(zhèn)干部或村兩委干部的變動可能導致項目變動、村民的信用難以保證、村內排外的各種騷操作,等等等等。也有些企業(yè)出現(xiàn)欺壓村莊的現(xiàn)象,不過相對較少。村莊與企業(yè)之間的信任關系難以構建,資產參股也就難以完成。
從個人的經驗看,企業(yè)和村莊都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企業(yè)必定是來賺錢的,不是來做慈善的,讓資本賺錢,村里才有可能賺到錢;村里賺的錢也必然要回饋到村里一部分,想要完全帶走是不可能的。資產參股只有兩種可能:要么雙贏,要么雙輸。
這里也要提醒資本一句,賺錢是應該的,但不要過分。能夠在其中賺到錢,資本運作的手段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鄉(xiāng)村振興的時代大背景。賺錢要做,鄉(xiāng)村振興的實事也要做,脫離鄉(xiāng)村振興的目標所做的一切打算都會被時代擊垮,到時候就后悔莫及了。不過同樣一句話鄉(xiāng)村也要善待資本!
(作者系浙江省義烏市城西街道何斯路村村支書;中國鄉(xiāng)村發(fā)現(xiàn)網轉自:鄉(xiāng)村情懷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