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確實不能住啊!”李克強23日來到云南昭通余家大沖自然村,先后走進兩戶陰冷昏暗的土坯房。屋內四處灌風,屋頂用塑料布堵漏。村里耕地都是貧瘠的掛坡地,作物產量極低。總理動情地對這里的村民說:“一定讓你們盡快從大山深處搬出來!”(1月23日中國政府網)
2014年云南昭通魯甸發生地震,李克強總理第一時間趕赴震中指揮救災,如今重回魯甸考察災后重建,總理頗有感慨,災區重建取得的成績令他欣慰,災區群眾的冷暖讓他牽掛。得知當地有小伙子外出務工被拖欠工資,他當即“怒”了,“命令”隨行負責同志必須反復抓、抓到底,決不能讓農民工背井離鄉流汗再流淚;重逢地震災區“小熟人”,見證著災區群眾生活越來越好;輾轉一個半小時深入大山探訪貧困戶,送上年貨,傳遞的是總理深沉的為民情懷;“一定讓你們盡快從大山深處搬出來!”,總理的承諾讓大山深處的貧困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深入基層,就是要走近群眾,深入其間,與群眾近距離接觸,看一看,走一走,傾聽民聲、了解民情、收集民意,才能讓決策者和執政者擬出有民意基礎、充分體現群眾利益的可行施政方案。過去的一年,各項涉及民生的重大改革舉措和工程有序推進,民生持續改善,超過1000萬的貧困人口徹底脫貧,全面脫貧攻堅取得了非凡成績。但不可忽視,目前全國仍有4000多萬的貧困人口,而時間越是往后,相應脫貧攻堅的難度越大,必須要做到扶貧“六個精準”,實現扶貧“滴水灌溉”、精準高效。
“盡快搬出大山”是對貧困群眾的莊嚴承諾。目前剩下的4000多萬貧困群眾中,很多生活在大山深處,土地貧瘠、交通閉塞、環境惡劣、基礎設施差、經濟條件落后、人均受教育程度低,就業、醫療、教育等基本公共福利幾乎沒有,導致貧困代際傳遞,進入惡性循環。而要就地貧困,就必須投入大量扶貧資金改善交通條件、基礎設施,建立完善的公共福利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但這絕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而全面脫貧的期限已經不足四年。顯然,要確保全面脫貧如期實現,不讓任何一個貧困戶落下,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是最有效的也是最現實的選擇。
“盡快搬出大山”的承諾要精準兌現。當前,各地扶貧的任務很重、時間很緊、形勢很嚴峻,不僅需要決心,還需非凡的智慧。各個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乃至具體到每個貧困戶,其致貧因素也是千差萬別的,不能實施籠統的政策,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辦法。要堅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扶貧策略,先深入調查摸底,全面、精準的掌握貧困基礎數據;再根據扶貧難易程度、致貧原因進行細化、分類,實行點對點、一對一的對口幫扶,提供個性化的扶貧方案,使扶貧更加精準、及時、全面和徹底。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