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遼寧代表團審議時告誡:“脫貧攻堅一定要扎扎實實,我們的時間表就是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有幾年時間,不要脫離實際隨意提前,這樣的提前就容易摻水。”(新華網 2017-03-07)
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的告誡深意何在?這深刻說明了一點,精準扶貧事關大局,來不得半點馬虎,更不能有半點虛假。其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類似的告誡早已有之,譬如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他告誡:“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癥。”在次年初視察重慶時,他又告誡:“脫貧摘帽要堅持成熟一個摘一個,既防止不思進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長、圖虛名。”
然而,在脫貧攻堅的實際中,一些地方卻出現了層層加碼、級級提速的現象。一種情況是:中央確定2020年全面脫貧,省里就提前一年(2019年脫貧),市里就提前兩年,縣里就提前三年,如此這般,一些地方就出現了“省提一市提二縣提三鄉提四村提五”的現象。2015年下半年,筆者曾碰到兩個村,村干部都說要求當年脫貧,我們問規劃實施情況怎樣?答復令人吃驚,“還在做(規劃)”。另一種情況是,當年脫貧人口數的層層過度加碼。2016年中央提出爭取當年實現1000萬以上人口脫貧,這是可行而現在說明也辦到了,但是,筆者當時上網搜索22個省區政府工作報告計劃脫貧數據,也令人驚詫,竟有1800來萬人。
不是不提倡提前脫貧,而是不應當假提前脫貧,玩“數字脫貧”。層層加碼、級級提速,有可能脫離客觀實際,也就可能導致“數字脫貧”。為什么會這樣?筆者在一些地方的調查表明,一方面是我們的一些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出現了偏差,急功近利、“富己升位”。另方面是我們一些地方的識別工作,還是不夠精準,“富村富人入圍,窮村窮人落榜”的現象并不罕見。從國家“十三五”規劃到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央都在強調扶貧對象的“動態調整”,但是,這項工作許多地方并沒有做或做得不怎么樣。
要之,全面小康,不落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一個困難人口,這是一項莊重而嚴肅的政治任務。要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從功利扶貧轉向良心扶貧,實事求是,扎扎實實地推進精準扶貧,條件不成熟不要急于脫貧,更不能玩虛假,搞“數字脫貧”。還必須要再次識別,對象更精,就是對現有對象再次精準識別,對那些不屬于精準扶貧對象只是通過精準扶貧獲得好處的村子和人員,一律清除出去;同時,對已經完成脫貧任務的,不得再留在精準扶貧對象中,對那些確實貧困的村戶而又沒有進入成為扶貧對象的,讓其納入建檔立卡精準扶貧范圍。以此,推動精準扶貧扎實開展。
(作者系四川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四川省扶貧移民局項目中心主任)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