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這樣的標語前些年無論是在農村的公路兩旁還是鄉村小道的建筑墻壁上,隨處可見。然而,近幾年,這些標語已悄然變成“要想生活好,就要上淘寶”、“老鄉見老鄉,購物去當當”、“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等等。如今,從村頭到指頭,網購正在改變著鄉村百姓的生活。
今年“一號文件”首次將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作為單獨一章提出,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無論從市場環境還是國家政策,農村電商都迎來了重要發展機遇期。不過,受制于基礎設施、地理環境等情況的限制,目前農村電商的發展就像剛剛學走路的孩童,步履蹣跚。
發展速度遠超預期
通過互聯網,把當地山貨賣得火爆,這讓從照相師傅轉行藥材網商的張文偉在陜西漢中洋縣這個國家級貧困縣出了名。2008年,張文偉在縣城開了一家照相館,生意一直冷清,于是從2014年他試著改行做起了電商,到當地農村收購中藥材后在網上銷售。經過兩年摸索,2016年他的淘寶店已經做到了四顆藍鉆,年收入達100多萬元。
在洋縣的梨園大道上,有一座“特色中國洋縣館”,這就是陜西周大黑電子商務公司O2O體驗店。200多平方米的店內展示著當地各式土特產品,展廳背后的辦公區內,工作人員在電腦前忙著接單、發貨。
“黑米是洋縣特色農產品,也是抗衰老的健康綠色食品,但是傳統的銷售渠道很難讓外界知道。”體驗店創建者、陜西雙亞有機農業集團董事長周亞剛告訴記者,原來市場上沒有黑米茶這類產品的銷售,通過電商平臺,我們把農民種植的優質產品推介出去,如今這些健康綠色食品在市場上已有了一席之地,并獲得好評,每天都能收到大量訂單。
洋縣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只是我國農村電商大潮中的一個縮影。“農村電商發展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共青團陜西省委農工部部長魏延安說,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農村電商商品交易額8900億元,加上2800億元農資電商,農村電商整體已經超過一萬億元。“不要說農村電商不掙錢,發展不現實,現實是根本擋不住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和資本沖動。”
值得注意的是,農民對農村電商的歡迎程度也大大超出預期。在山東某淘寶村,一位69歲的大爺被稱為“一指禪”,因為他全憑自己摸索學會了用一個指頭打字,在網上熟練回答客戶的問題。在陜西武功,60多歲的大媽非常熟練地在微信朋友圈里促銷自家蘋果。
電商建設需要多方協作
“作為新興事物,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雖然迅猛,但畢竟還是初級階段,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副主任付誠坦言,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問題、技術能力問題、人才能力問題等,都是制約產業發展的因素。同時,“三農”問題的存在,也對農村電商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
農村電商建設需要各大體系協同發展。農村電商建設是個重大工程,沒有政府、平臺、電商,包括電商創業和傳統企業這四者協同是無法實現的。
如果沒有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或是個體農民提供適合銷售的產品,農村電商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去年廣東菠蘿滯銷,一家有影響力的電商幫忙銷售,共賣出60萬斤菠蘿,結果卻被迫關店。問題出在供應鏈上,當時農民裝箱的菠蘿有十成熟、九成熟、八成熟的都混在一起,3天后客戶收到的菠蘿早已腐爛。
“搞農村電商現在有個誤區,工作都推給商務局,實際上也需要農業局下大力氣配合。”魏延安表示,特別是在縣域以下,如果沒有政府搭建電商公共基礎設施,電商無法生存;如果沒有阿里、京東平臺的開放,僅靠每個縣自己成立一個電商平臺向外推,更是不可想象。
專業人才缺口大是農村電商發展的現實問題。陜西奧翔科技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季偉說,從目前市場格局看,即使企業提供高薪,中西部地區的縣城也很難招到有策劃能力的高手,人才供給不匹配限制了農村電商發展。
差異發展“各就各位”
農村電商的根基是優質農產品,做大做強農村電商首先要解決農產品的可持續上行問題,并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
“農產品上行首先要破解標準化,包括外觀標準、內在標準和生產標準。”魏延安說,目前農業部門出臺的多是生產標準,缺乏外觀標準和內在標準,這不利于規范農產品的銷售。比如,網店對外宣傳的蘋果標準與收到的蘋果實物大相徑庭,顏色、大小都不統一;高檔蘋果應當告訴消費者含糖量、酸度等準確信息。這些都需要推動外觀標準化和內在品質標準化的制定。同時,要解決農產品認證問題,實現信息的可追溯。
記者調查發現,產品同質化競爭、業態的高度相似是農村電商面臨的另一個嚴重問題。有特色才有門檻,有門檻才有競爭力,不能看到別人賣蘋果賺錢了,就一窩蜂賣蘋果,一定要挖掘本地的特色產品,打造有影響力的品牌。
在電商業態上,不是只有開網店賣產品才是發展農村電商。魏延安表示,一個真正成熟的電商平臺不是大家都要去過的獨木橋,而是縱向列隊的形式。如果搞電商不行可以搞電商服務,如果電商服務還不行,可以搞電商供應鏈,多領域多方面發展。
“互聯網時代,關鍵是如何打造商業模式,農村電商不能什么都想作,必須在產業鏈的前端、中端、末端做出選擇,分好工,各賺各的錢。”西安郵電學院院長張鴻說。
對于人才問題,付誠則認為,加強現有人才培養和嫁接至關重要。“人才就在身邊,從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吸引人才是不現實的,只能就地取才,發現和挖掘本地人才。只要把現有的人才加上互聯網的翅膀,就可以變為新的人才力量。”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軼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2017年04月08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