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扶貧扶志當從改變觀念入手

[ 作者:秦雪松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9-01-21 錄入:王惠敏 ]

    最近,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開展扶貧扶志行動的意見》,就加強扶貧扶志、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作出部署。

    我們國家的一些貧困鄉村,除了物質上的貧困,“精神貧困”也日益凸顯出來,部分貧困群眾脫貧意識淡薄、“等靠要”思想突出,直接影響了扶貧工作成效。當前,要積極引導困難群眾破除落后觀念和認識偏差,有針對性地做好扶貧“扶志”工作,著力營造自力更生、自主脫貧的濃厚氛圍。

    唯心的“天命觀”在邊遠貧困鄉村還大有市場。這些地方的農業生產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不少農民把貧窮落后歸結為命運不好,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天命觀”衍生的知足常樂、安貧守道的價值觀錯位,成為了飽受劣境煎熬的貧困群眾的自慰劑。它縱容懶散無為,慫恿懦弱順從,“妾心古井水,波瀾誓不起”的心態與時代發展格格不入。這種類型的貧困群眾脫貧意識淡薄,發展信心不足,長期甘愿受窮。

    封閉保守的自然經濟觀是另外一種表現。它淵源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植根于歷史上閉關鎖國的大背景下,形成了千古不變的“農本商末”觀。這種類型的貧困戶觀念保守,不愿接受新理念、新思想、新技術,長期局限于傳統的耕作方式和種植模式,死守老品種,力求天天都做,樣樣都有;對發展特色產業、市場農業缺乏信心,對互助合作發展生產缺乏熱情,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背道而馳。

    對外開放的同時,西方資本主義思潮也撲面而來,和市場經濟一結合,很快滋生并蔓延開來,形成一種庸俗市場經濟觀。它主要表現為把商品交換的原則引入社會生活的其他領域,他們認為有付出,就要有回報、有收獲,投之以桃,就要人報之以李。一些貧困農民甚至認為送子女上大學是“賠本生意”,他們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沒有知識同樣能賺錢,導致不少學生初中沒讀完便踏上了打工掙錢的道路。

    新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廢墟上建立,高度統一的計劃經濟在物資匱乏、經濟基礎薄弱的建國初期曾起了必不可少的積極作用。但時至今日,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思維定勢仍在左右一些人的思想,主要體現在“等”“靠”“要”三個字上。

    等,就是等計劃、等指令、等指標。政府沒有計劃的經濟作物不種,沒有安排的基礎建設不搞;面對貧困生活現狀隨遇而安,期盼親友資助或政府部門救助。靠,就是靠天、靠地、靠政府。一些人存在畏難情緒,出門嫌遠,打工怕累,發展生產怕賠本;鄉村公益事業完全依賴政府投資,有的甚至連幾個義務工都不愿出,等著幫扶單位把公路修到家門口。要,就是要承諾、要保證、要救濟。對于新品種和農業科技項目,要政府部門或專業組織承諾產量和質量,保證按約定價格回收,不承認市場風險;在貧困村落要求政府救濟的人也還大有人在,一些地方甚至引發爭當貧困戶、爭搶“低保”的現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有效破解當前扶貧工作難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扶志”和“扶智”上花大力氣、下真功夫,真正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

    一方面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引導困難群眾窮則思變,實現思想觀念上“驚險的一跳”,從源頭上解決“精神貧困”問題。只有志氣樹起來,脫貧致富的干勁和辦法才能跟上來,才能從“要我脫貧”變為“我要脫貧”,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另一方面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和本領,從行動上解決“思路貧困”問題;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和能人大戶的帶動作用,積極引導群眾開拓農副產品市場,讓農產品實現“驚險的一跳”,賣上一個好價錢,從而穩定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作者單位:湖北咸豐縣檔案局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国产岛国精品 | 亚洲AV伊人久久青青一区 | 丝袜美腿精品国产一区 | 亚洲欧洲日本免费看 | 亚洲欧洲的州日产国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