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發展生產扶貧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這是今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張家口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時提出的。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緊鑼密鼓編制規劃,因地制宜培育產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洪流力量正在集結。
編制一個好規劃。規劃要“實”,要做到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容不得半點含糊。規劃要“新”,要做到與時俱進,特別是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推動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培育新的產業業態。謀劃好“十三五”期間的扶貧建設項目,突出扶貧片區的區域特點和資源優勢,切實提高扶貧村鎮規劃水平,實實在在地為精準扶貧提供精準的規劃保障和服務。
選準一個好產業。產業發展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實現脫貧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說,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核心,關系到整個脫貧攻堅的大局。產業扶貧必須充分考慮貧困地域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潛能和群眾意愿等因素,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工則工,不求整齊劃一,但求切合實際。“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產業是發展的根基,也是脫貧的主要依托。
打造一個好龍頭。龍頭企業具有良好的產業整合帶動能力,可發揮行業示范、輻射帶動作用,形成龍頭引領、鏈條延伸、集群共進的局面。沒有龍頭帶動,就很難推動產業規范化、標準化生產。為此我們要力爭做到“多個渠道飲水、一個龍頭放水”,避免資金使用分散或重復,效益不顯著現象。
創新一個好機制。探索創新扶貧的工作機制,在精準識別的基礎上,逐一分析致貧原因,針對貧困戶“量身定制”幫扶措施,做到建檔立卡。對生存條件惡劣、扶貧成本極高的貧困群眾,要盡早實施易地搬遷脫貧。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支持,強力推進扶貧生態移民工程,為群眾“挪窮窩、開富門、保生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扶貧開發工作,必須在工作機制上創新突破,確保扶貧工作更加科學精準有效。
形成一個好體系。構建扶貧開發的組織領導、幫扶支持、政策保障、激勵約束“四大體系”,讓脫貧攻堅整體上呈現扶貧政策從頂層謀劃設計向持續落實落地轉變、扶貧效果從逐步脫貧向穩定脫貧轉變、扶貧工作從單方推進向綜合施策轉變的良好局面。建立健全了以減貧成效為導向的脫貧攻堅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各級黨委政府和干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脫貧攻堅上來。
(作者地址:四川綿陽)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