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民政辦干部私分五保經費、慈善捐款等民政資金”違規事件浮出水面,紀委組織調查時,涉事干部還企圖銷毀證據對抗組織調查,最終,涉事的二人均被開除黨籍并移送司法機關。
我國依照《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對農村無勞動能力、生活無保障的成員實行社會救助,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五個方面,目的在于通過國民收入二次分配向社會的弱勢人群提供更多的關懷,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五保經費、扶貧資金和慈善捐款是救助、幫扶困難群眾的雪中之碳,是困難群眾渡過難關、安身立命的重要支撐,又豈容“糊涂”?
極個別的黨員干部搭著財政撥款的便車,拋棄了公仆情懷,巧立名目,或鯨吞或蠶食,將民生資金中飽私囊,極大地侵害了群眾利益、破壞了黨群關系,是一種開歷史倒車的行為。民心向背直接關系到黨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民生資金是密切黨群關系,鞏固黨執政地位的重要基礎,糊涂賬之弊危害匪淺,不容小覷。我國仍有數億的農村群眾,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處于貧困線之下,民生資金是其主要的生活來源,社會關懷要傳遞到最基層困難群眾手中,黨員干部要上交的是一份透明、清楚的賬單。
當下正值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脫貧任務依然艱巨,貧困家庭光有強烈的脫貧意愿還不夠,關鍵時刻還需要扶貧資金來“拉一把”。深處基層的黨員干部,每人都肩負著帶領、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與困難群眾共同奮斗,急民之所急,自然是責無旁貸。脫貧攻堅戰,曠日持久,用好民生資金,力氣用在刀刃上,不交糊涂賬,才能帶領人民群眾走向富強繁榮的康莊大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