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發達程度眾所周知,在農業的發展程度上也是稱霸全球,其機械化發展程度相當高,而中國作為農業大國,是否可以借鑒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經驗?下文將從農機化發展現狀、地理環境、農業類型、農業科技投入水平四大方面來分析。
農機化現狀
目前華北、東北、新疆等主要糧食產區部分達到了綜合機械化程度,小麥、大豆、玉米、棉花、馬鈴薯等種植收獲環節普遍采用專業的機械;華中、關中地區大部分實現了基本機械化,拖拉機、小型收割機等等均比較常見;但是部分偏遠落后地區、少數民族地區還停留在半機械化水平,牛車、馬車甚至人力勞動還普遍存在。這是中國農業機械化不容忽視的現狀。
地理環境
美國耕地面積28億多畝,占國土總面積的20%以上,占世界耕地總面積的13%,約70%以上的耕地都是以大面積連片分布的方式集中在大平原和內陸低原,這種大面積連片分布的地理位置為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了先天的優勢,而中國的耕地破碎化程度太高,具體表現在黃土高原地區和南方的梯田,有數據顯示,中國2003年末戶均地塊數5.722塊,其中規模不足0.5畝的有2.858塊,規模在0.5-1.0 畝的有1.194塊,在1.0-2.0畝的有0.813塊,在2.0-3.0畝的有0.342塊,規模在10畝以上的僅有0.233塊。放眼望去,都沒有10畝以上的一塊平整土地,這種情況短時間內也無法完全解決,要實現全程機械化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農業類型
美國土地資源豐富,農業人口少,形成了以高科技為主的大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道路,主要體現為大型農場為主的現代化農業生產類型。中國的情況就比較復雜,人口眾多,耕地資源分布不平衡,主要農業類型以地域為主,不可能搞美國那種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
農業科技投入水平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依靠農業科技的進步與創新。縱觀歷史,農業科技始終領銜和貫穿美國農業的整個發展過程,其科研、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龐大體系加巨額經費投入的模式對推動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農業強國起到了關鍵的主導作用。僅在90年代美國每年用于農業科研的經費就達到了600多億美元,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強度明顯大于整個社會平均的科技投入水平。而有關分析表明,我國農業科研投資強度僅為0.77%,遠低于全國科研投資強度1.7%的水平,與美國的大力投入相比,中國的農業科技投入水平相差太大。
綜上所述,美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雖然很強大,但只適用于美國的農業形勢,如果硬將其生產模式搬到中國的農業生產上,那就成了東施效顰。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機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