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扶貧辦新聞發言人、政策法規司司長蘇國霞10月10日在京表示,一些地方因為擔心扶貧考核評估過不去,出現了拖延癥傾向。
其在去年10月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好多地方有了“脫貧急躁癥”的現象,過去是想爭戴貧困的帽子、多得政策的支持,現在可能是想給自己樹立政績,就虛報脫貧的數字。
在今年10月10日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蘇國霞談道,扶貧急躁癥和拖延癥都是干部的政績觀出了問題,“我們的工作到底是對人民、對歷史負責還是對自己的政績負責?”
蘇國霞說,解決這兩個問題,第一是教育干部,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扶貧要對人民、對歷史負責;同時在工作手段上,要加強考核評估,不論急躁癥還是拖延癥都要讓他付出代價。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強調,急躁癥肯定不行,拖延癥肯定也不行,圍繞“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要有合理的有序的安排,最根本的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擼起袖子加油干。
“在能不能脫貧的問題上,要堅持標準實事求是,有條件做快一點,條件差慢一點也沒有關系,但是不能弄虛作假,不能搞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來對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是過不了這一關的。”劉永富說。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 2017-10-10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