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發展經濟學系列評論之五
對于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工業化和現代化意味著產業結構的變化以及城市化的演進。而從農業改造、鄉村轉型和人口流動等角度看,這兩者密不可分,大大影響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水平,已被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發展程度的重要參考指標。
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宏偉目標,十九大報告對新時代的城鄉格局進行了部署。
首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十九大報告要求,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
振興中國鄉村的一系列具體舉措還包括: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壯大集體經濟。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其次,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十九大報告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統籌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第三,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十九大報告要求。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第四,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十九大報告要求,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使絕大多數城鄉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
第五,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十九大報告認為,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確保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在發展較為快速的發展中國家,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城市化速度超過工業化等情況廣泛存在,城鄉之間、城市發展與工業部門發展之間明顯地表現出不協調的狀態,并且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以嚴重失業、貧困,城鄉關系日益對立等為代表的嚴峻問題。
十九大報告正是為如何應對這些挑戰進一步指明了方向,并且通過中國特色的城鄉發展理論和實踐解決后勞動紅利時代、新型工業化道理等更深層次問題提供中國貢獻。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財經國家周刊 2017-10-2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