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作物秸稈焚燒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源頭,也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全國人大代表、原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趙立欣建議,加大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支持,綜合利用秸稈,促進我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原農業部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秸稈總產量為9.84億噸,秸稈可收集資源量為8.24億噸,利用量為6.7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81.3%。肥料化利用量38593.43萬噸、飼料化14841.64萬噸、燃料化9571.99萬噸、基料化1823.32萬噸、原料化2033.03萬噸,分別占可收量的46.5%、17.9%、11.5%、2.2%、2.5%。
“可以看出,秸稈由過去的主要用于農村生活能源和牲畜飼料,已拓展到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等和基料化利用領域。但燃料化利用率還不高,僅占總量的一成左右。”趙立欣說。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化肥等農用化學品投入逐年增加。2016年,我國化肥使用量為5984萬噸,利用率36%左右。2015年農業部曾下發通知,開展化肥“零增長”行動,以生物炭為核心的炭基肥、土壤改良劑等,可最大限度地實現秸稈中的氮磷鉀和有機質的高效循環利用,提高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施用量,提升農作物產量和品質,改良土壤環境。
趙立欣建議,國家給予秸稈生物質炭化產業必要的政策扶持。
第一,將秸稈炭化還田循環利用方案體現在國家農業綠色發展戰略中。第二,加大秸稈炭化還田補貼力度,提高項目所需工業用地選址、項目立項審批等效率,支持秸稈炭化還田技術快速推廣。第三,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秸稈炭化還田-土壤改良的應用推廣試驗研究,特別是應用于改土施肥,以及北方鹽堿地、沙漠化土地等后備耕地以及南方酸性土等退化土壤的大規模改良。第四,在現有的稅收優惠政策基礎上加大減免力度。將炭基肥、土壤改良劑項目列入國家發改委優先鼓勵項目目錄,以炭基肥作為有機肥產品,對其實施免征增值稅優惠政策。通過免收過橋過路費、發放物流補貼等,降低秸稈運輸成本,解決秸稈運輸難題等。第五,政企聯動,實施區域性土壤改良封閉試點。鼓勵政府土肥站、農科院所等優勢資源,與企業形成互補。建成秸稈生物質高值化利用工程技術中心,實現技術、效益、人才三方面良性循環。同時,進一步壯大龍頭企業,提升秸稈綜合利用的產業化水平。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2018-03-21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