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暑假到江浙一個鄉鎮調研,全鎮有3.6萬畝耕地,秸稈如何處理成了大難題。
過去農民做飯要燒秸稈,秸稈是農民最主要的燃料,自然不存在秸稈處理問題,后來農民燒煤燒氣用電,不再燒秸稈做飯,秸稈沒人要,就只能在野外燒掉。收獲季節,農民集中燒秸稈,秸稈煙霧到處飄,城市人受不了,造成了大氣污染,因此就要求農民禁燒秸稈。
禁燒秸稈后,秸稈怎么辦呢?幾乎唯一辦法就是通過深耕深埋還田,讓秸稈在耕地里面腐爛,變成有機肥。雖然深耕深埋需要大馬力機械作業,在政府補貼下面,農戶還是可以做到深耕深埋讓秸稈還田的。也有問題,一是北方農村旱地多,深埋耕地的秸稈很難腐爛,反而為害蟲提供了最好的越冬保護,因此產生了更重蟲害,也因此大幅度增加了農藥支出,降低了糧食品質(農藥打多了殘留難以避免)。南方水田秸稈較容易腐爛,卻會大幅度降低水質,以至于調研地區今年規定湖泊周邊和河岸兩邊不允許秸稈還田,以保證湖河水質可以達到三級。第二個問題是秸稈深埋會降低種子發芽率,增加播種量;第三個問題是秸稈還田還會降低糧食產量,增加耕種難度,等等。也是因此,即使政府提倡秸稈還田,農民仍然要一燒了之。秸稈燒過后,草木灰是很好的肥料。
既然燃燒秸稈會造成環境污染,而農民有很強燒秸稈的動力,就只能通過嚴格控制來禁燒秸稈。禁燒控制有兩個方面:一是不讓農民燒,誰燒秸稈誰就是犯法,就要罰款和抓進去拘留。在山西調研時,一個婦女燒秸稈被抓去拘留十五天了,她不出來,要求判刑,故意為難當地政府,還有農戶讓高齡老人去點火,看你政府敢不敢抓人?因此,禁燒控制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安排鄉村干部24小時值守,凡是包干地區出現秸稈燃燒火點,一律處分。調研地區曾發生一個被當地人廣為傳播的笑話,就是一個副鎮長負責值守火點出現了秸稈燃燒,市環保局正好來督查了。鎮委書記為保護這名副鎮長不受處分,當著環保局人員打了副鎮長兩耳光。環保局來人看到副鎮長挨了兩記耳光,也就不好意思再處分值守失職副鎮長了。
早在2012年,調研地區就安裝了監控秸稈燃燒火點的藍天衛士(衛星),凡有火點即報警,接警20分鐘內趕到現場消滅火點的可以銷號,不能趕到火點滅火的就是值守失職,就要處分。藍天衛星比較敏感,上墳的火點也會報警,因此,清明時節,有的干部要接到十多次報警,很無奈。
剛開始時,鄉村干部全天值守時間為農戶季收割后的一個月,一年兩季就守兩個月,后來農民等值守結束再燒秸稈,因此每季延長三個月,一年六個月值守。但秸稈越堆越多,農民就等到不值守時再燒。因此現在改成全年值守。
鄉村干部值守當然不能只有懲罰而沒有獎勵。調研鄉鎮所有鄉村干部都要參與秸稈禁燒的值守,每個人按職務和值守責任大小要在年初繳納押金,押金數量從2000元到1萬元不等。如果全年沒有發生火點,或發生火點但在20分鐘內趕到滅火且成功銷號,就可以按1:1給予獎勵。若發生火點,就不僅不給予獎勵,而且要扣掉押金。
調研鎮雖然只有3.6萬畝耕地,每年用于秸稈禁燒的專項工作經費竟然達到800萬元,畝平超過200元,還不計算發給農戶的秸稈還田補貼。
農民不愿秸稈還田,秸稈還田問題也大,政府又不讓農民燒秸稈,秸稈就只能堆到村莊空地上,任其腐爛,實際上也在污染環境,只不過不是污染大氣而是污染水土。
調研鄉鎮,鎮干部和村干部都表示難以理解秸稈禁燒政策。一位村支書問,難道中國的大氣污染都是燒秸稈造成的?
另一方面,僅僅在2008年,調研鄉鎮到處都是高污染的草紙制造,對環境尤其是水土污染極其嚴重,后來取締小造紙,當地水體才由劣質變到三級水質,這就說明,環境建設總要有一個過程。
更重要的是,到底秸稈禁燒對糧食生產帶來了何種影響?提高了多少糧食生產成本,降低了多少糧食畝產,以及在防蟲害和污染水土方面的效應如何?同時,燃燒秸稈對于大氣污染有哪些影響?農民集中燒秸稈會造成城市煙霧彌漫,那么能否讓農民分階段分區域來燒?總體來講燒秸稈煙塵是容易沉降的,若如此,通過燃燒且讓煙塵顆粒沉降有什么規律?特點?能否采取辦法降低其危害呢?
二、
幾乎在全國所有農村調研,基層干部一大頭痛的事情就是秸稈禁燒,為此與農民發生了很多沖突。農民種田不容易,干部值守也不容易。環保部對燒秸稈只是簡單的一禁了之,似乎太過粗暴。秸稈禁燒政策是否也應當反思反思呢?
2021年8月16日下午
(作者系《中國鄉村發現》學術委員、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專家委員、武漢大學社會學院院長,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鄉土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