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湖南鄉村振興十大案例|平江縣:以全域旅游為引領推進鄉村振興

[ 作者:平江縣人民政府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8-25 錄入:王惠敏 ]

——岳陽市平江縣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平江縣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地處長江中游、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域,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扶貧開發重點縣、生態建設示范區,擁有豐富的“紅、綠、藍”三色各類旅游資源2300多處,資源總量之大、種類之全、品級之高、獨特性之強,在全國縣級行政區中較為少見。

一、基本情況

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平江曾發生“秋收起義”、“三月撲城”、“平江起義”、“平江慘案”等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為中國革命犧牲25萬優秀兒女,現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2.1萬人,占湖南省烈士總數的五分之一,走出了52位共和國開國將軍和100多位省部級領導干部,是全國四大將軍縣之一。“韶山—寧鄉—平江”被確定為全國首批30條紅色旅游1號線路,平江起義舊址及紀念館被列為全國首批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生態旅游資源獨特。平江位于長江中游城市群“綠心”和長株潭城市群“綠肺”核心區域,境內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23座(最高峰連云山主峰海拔1600.3米),全縣森林覆蓋率65.6%,擁有聯合國綠色產業示范區、全國生態建設示范區、福壽山-汨羅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幕阜山國家森林公園、北羅霄國家森林公園、黃金河國家濕地公園、中國天然氧吧等多張“國字號”生態名片。藍色文化底蘊深厚。平江是湘楚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自東漢建縣至今有1800多年歷史。流經平江193公里的汨羅江是一條世界文化名江,承載著“詩祖”屈原和“詩圣”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忠魂與文韻,被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譽為“藍墨水的上游”。平江是全省文物大縣,館藏國家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10件,有“國保”單位2處、“省?!眴挝?1處。

1.jpg

二、基本做法

近年來,平江縣將旅游產業作為支拄產業進行培育。根據全縣旅游發展,又不斷對行動計劃進行完善,更加推動產業發展。

(一)理念引領,構建“旅游+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一是出臺了《平江縣旅游產業發展五年(2016—2020)行動計劃》,建立了《平江縣全域旅游公共基礎服務建設項目庫》《鄉村振興戰略項目儲備庫》《高等級旅游資源儲備項目庫》《湘贛邊區域合作項目庫》《鄉村旅游項目庫》《“十四五”期間文旅廣體重點項目庫》《文旅招商項目庫》等12類項目庫。二是大力推行體驗旅游發展。建成石牛寨夢幻谷飛越北緯30°全沉浸式裸眼7D環球飛行影院,天岳幕阜山景區天岳之光、補天臺、女媧手等“天邊”打卡系列,石牛寨景區懸崖秋千、懸崖佛手、玻璃橋、全透明玻璃觀景平臺,蘆頭境谷森林小火車和3000米長的玻璃云漂,獵玩體育小鎮的UTV全地形越野車、航空飛行體驗、卡丁車,紅蓮兵寨網紅機車等體驗旅游產品。三是構筑全域旅游新格局。塑造“激情山水 自在平江”的旅游形象,構筑“三山一寨一江一洲一城”旅游產業發展格局,著力建設天岳幕阜山、大石牛寨、盤石洲、連云山國家公園、安定片、福壽山區、城關鎮等全域旅游基地。努力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和全國知名體驗旅游目的地。

9.jpg

(二)規劃定位,把打造特色旅游產品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一是高標準規劃編制。通過公開招標,由北京大衍致用公司編制了《平江縣全域旅游規劃》,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今年我縣又啟動了修編工作。二是打造特色旅游發展產品。依托厚重的歷史文化習俗資源,優美的生態自然山水稟賦,推廣旅游標準化體系建設,初步形成了連云山、沱龍峽、紅蓮兵寨、獵玩體育小鎮等為主的激情運動游,以幕阜山、福壽山、盤石洲等為主的生態休閑游,以杜甫墓祠、汨羅江風光帶、平江起義舊址等為主的文化懷古游,以麗江田園、蘆頭境谷、長壽秘境、橫沖等為主的鄉村體驗游四大旅游品牌。三是深度開發精品旅游線路。打造以幕阜山、福壽山、連云山為龍頭的自然山水旅游線路;以沱龍峽、亞馬遜景區為主的漂流玩水旅游線路;以“杜甫墓祠”為載體的歷史人文休閑旅游線路;以平江起義紀念館、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為標志的紅色激情旅游線路;以S308沿線為主體的生態農莊度假旅游線路;以石牛寨、猴王谷為代表的體驗觀光結合的旅游線路;對外緊密對接長株潭、江西、湖北,點線面相結合,串珠成鏈,以精品線路引領旅游向縱深發展,全面拓展旅游空間。

(三)合作共建,把抓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助手。一是全方位夯實旅游基礎設施。近兩年投入近10億元,實施了S308龍門至安定段、龍門至石牛寨、杜甫墓祠景區等及城區等主要旅游道路建設,以旅游廁所為重點,加快推進標識系統、景區人行步道、長廊、觀景平臺、無障礙設施等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二是積極推進旅游廁所改革。近年來,共申報廁所改造項目74座,項目單位涉及幕阜山、石牛寨等多家旅游景區。74座旅游廁所己全部按時完工,并完成了相關驗收工作。三是加快實施旅游驛站建設。采取企業投資、政府獎補的激勵機制,在盤石洲、加義鎮三村村、長壽鎮里七村建設三處旅游服務驛站,建設內容包括生態停車場、公共廁所、休憩區等基礎配套設施設備。四是推動旅游智慧平臺建設。與湖南工商大學合作,加強“智慧平臺建設”“智慧旅游服務” 和“智慧旅游管理”三方面建設工作,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致力打造全省“智慧旅游平臺”標桿。

(四)項目支撐,把旅游景點升級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推手。一是重點推進文旅重點項目建設。根據年初縣委常委會議研究,確立全縣18大文旅重點建設項目,并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聯點督辦,推進重點項目建設步伐,2021年超計劃完成18大文旅重點項目投資12億元。二是著力推進旅游配套項目建設。投資2000余萬元,完成了加義至北羅霄、安定至自在平江、思村至福壽山等31.8公里通景公路建設,新建旅游廁所11座、停車場3.1萬平米,補齊旅游基礎服務設施短板。三是積極推進規劃項目建設。與北京創景天下合作,加快中國詩詞文化園規劃編制工作,推進杜甫墓祠景區開發的工作對接,為盡快開工建設做好前期準備。開展“船說汨羅江”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推動縣城旅游開發建設進程。

2.jpg

(五)產業融合,把推動旅游業態高質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一是三色結合,推動研學旅游。積極創建研學實踐教育基地,聯合縣教育局等聯合出臺《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市。二是農旅結合,助力鄉村振興。將全域旅游創建、鄉村旅游建設、旅游扶貧等工作相結合,加強旅游特色鄉鎮建設。開發農業休閑、莊園度假等特色旅游產品系列,構建農業、旅游業有機融合發展的產業體系。探索安定鎮橫沖村的成功模式,加快秀美茅田、十里長坡、一號農莊、華陽論健等鄉村田園項目的建設,以點帶面促進鄉村振興發展。三是文旅結合,打造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汨水底蘊、古寺古廟、田園風光、民俗風情、節慶等旅游資源,挖掘最具平江特色的居家文化、儒學文化、道教文化,加大對伏羲八卦竹龍舞、中華九龍舞、皮影戲、平江花燈、平江皮影、平江武術等非遺展演以及平江味道等新型業態項目的建設。重點指導天岳幕阜山創建“中國母親節”活動,并使之持續發酵,形成影響。四是實施旅游+戰略,加大業態縱深發展。重點打造“平江起義”紅色主題教育及紅色研學旅游精品線路,實施旅游+戶外拓展”“+體育”“+社區建設”“+扶貧”“+民宿”等工程,全面完善旅游業態,實現旅游發展共謀、共建、共享、共贏發展。

(六)加強營銷,把旅游品牌形象宣傳作為提升鄉村振興影響力的有效途徑。一是加強區域合作,發動成立了“湘鄂贛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范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聯盟體,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培訓、統一營銷、統一品牌”等。先后舉辦了2020第六屆中國詩歌春晚·平江會場、2020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范區首屆網絡油菜花節、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平江分會場活動等大型宣傳活動6次。二是推進新媒體建設,成立平江文旅廣體新媒體運營中心,建立了“平江旅游”微信公眾號、“文旅平江”抖音號和“平江文旅”微視號三駕馬車,全年共發稿118篇、抖音作品66個、微視號作品28個,播放量超1000萬,其中抖音號單個視頻最高播放量在全省排名第二、全市排第一,微視號單個視頻最高播放量在全省排名第一。三是擴大文旅影響,積極組織參與“天天向上”、“錦繡瀟湘任你游”、上海國際旅交會等各類宣傳推介活動20余次。制作了平江縣全域旅游電子導覽圖、旅游宣傳折頁、中英韓文版旅游宣傳視頻《體味平江》、LOGO文創產品征集等在機場、高鐵、地鐵、高速等平臺對外宣傳。組建宣傳策劃隊伍,全年在省級以上媒體發稿335篇,省級紙媒頭條3次,策劃全國性影響力的營銷活動2次,上熱搜1次,國家文旅部點名表揚1次。

5.jpg

(七)共享富民,把旅游富民作為打通鄉村振興大門的金鑰匙。一是豐富業態成體。創建了杜甫墓祠、坪上書院等10個研學旅行基地;打造了歡樂果世界、淡江谷雨煙茶、玉藍灣農業公園等農業旅游項目;開展了伏羲、神農、抗戰、舜陶、古瑤等文化研究;培育了中縣坪低空飛行運動基地、十里長坡田園幸福小鎮、自在平江野奢酒店等一批新業態旅游產品,秀美茅田、十里長坡、一號農莊、華陽論健等鄉村田園項目逐漸成為平江旅游的后發陣地。二是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旅游農業,建成橫沖村、蔣山村、尚山村等10余個美麗鄉村。開發農業體驗、親子互動、參與勞動等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形成“農莊游”、“花季游”、“采摘游”新業態。三是構筑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構建旅游產業鏈,實現一二三產業聯動,延伸旅游產業鏈條,形成大聯合、大整合旅游發展格局。發揮平江特色地道美食優勢,開發平江醬干、等地標性特色食品以及凸顯本地特色的“平江十大碗”,用特色旅游產品拉到旅游消費。四是拓展旅游共享富民空間。以旅游拉動就業,提高群眾參與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推動旅游扶貧,采用“黨支部+旅游公司+村民合作社+互聯網+農戶”旅游扶貧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以土地、果園、林地、古房屋、勞動力等資源入股轉變為企業股東,走出一條“以旅扶貧”、“以旅富民”的新路子。

6.jpg

(八)優化管理,把旅游服務品質提升作為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一是嚴格開展旅游酒店星級評定工作。出臺了《平江縣促進酒店行業管理辦法》,配合市文旅廣電局對我縣旅游酒店完成星級評定,新創三星級酒店10家,4星級酒店2家,是目前全市星級酒店最多的縣級市,其中,南江鎮萬福隆大酒店是目前全市維一一家鄉鎮三星級酒店。二是堅持依法治旅,加大監管力度。結合“五一”“十一”“春節”等重要時段,會同相關部門,集中開展旅游市場綜合檢查,日常安全生產檢查和執法檢查,嚴格實行住宿業和民俗戶住宿實名登記制度,確保全年無旅游安全責任事故。三是常態開展文明旅游。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加強重點區域文明旅游公益宣傳,在重要景區節點設立志愿者服務臺,各旅游企業發揮文明勸導員、安全督導員、安全志愿服務隊的作用,積極開展安全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規勸等活動,營造了文明旅游、安全旅游的社會氖圍。四是科學開展教育培訓。按需按量、分門別類組織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安全專業培訓、景區智慧旅游建設、從業人員服務技能等培訓,全年累計培訓1500余人次。

三、主要成效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縣文旅產業發展保持快速增長的良好態勢。連續四年成功入選“2021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連續幾年旅游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先后獲評國家級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國家標準化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文旅融合示范縣、湖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縣、省級旅游發展十佳縣等榮譽稱號。

(一)發展格局擴大。全縣現已形成“一心一帶三區”的旅游發展格局(旅游中心城市區、沿汨羅江文化景觀帶、南部運動休閑區、北部山地度假區、西部鄉村旅游區);計劃建設天岳幕阜山、大石牛寨、連云山國家公園、長壽、安定、福壽山、城關、伍市共八大全域旅游基地。

(二)產業基礎夯實。2021年我縣共接待游客2280萬人次,同比增長77.68%,旅游總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68.4%;全縣現有對外營業景區37家,其中國家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9個,省級五星級鄉村旅游區3個,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2個,省級購物示范點1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個,市級特色小鎮單位3個,旅游名鎮名村4個;“十三五”期間共引進旅游項目24個,在建、續建旅游項目22個,項目總投資約150億元。

7.jpg

(三)項目建設加速。2021年,天岳幕阜山、石牛寨、福壽山等18個重點文旅項目列為全縣重點產業建設項目,超計劃完成重點文旅項目投資12億元;完成了與蘆溪一方等6個文旅招商項目簽約,共計投資20億元以上;尚山小隱、獵玩小鎮、紅蓮兵寨、連云山大峽谷、麗江田園綜合體、蘆頭境谷等6個景區國慶對外營業,是全省新開景區最多的縣。全力指導山潤山茶油、玉峰熟食創建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構建油茶種植、加工、銷售、旅游于一體的“茶工旅”產業鏈條新格局;繼續加大對尚山小隱、鳳凰山茶果旅基地等6個全縣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提質升級,打造湘贛邊精品民宿集群;推進歡樂果世界、玉藍灣藍莓基地、廣福源生態農莊、世外菊園、園藝中心果香小鎮等特色農場的建設,打造湘贛邊標準化示范農場。

(四)區域合作有力。2019-2021年連續三年主辦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范區暨油菜花節,湘贛邊區18個縣市區文化旅游和農業農村部門等領導參加,達成“共探鄉村振興大計、共商文旅融合發展經驗、共推美麗鄉村合作”共識,發布《湘贛邊區鄉村振興示范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聯盟體“平江宣言”》,評選出18家農創產品作為湘贛邊區湘村振興示范區“一縣一品”的品牌進行打造,推出以“紅色記憶、鄉村故事、詩和遠方、極致體驗”為主題的多條體驗旅游精品線路。同時,積極參加湘鄂贛文旅交流合作活動,加入“初心源”文旅一卡通發行,并積極部署“長株潭”、江西、湖北等多場文旅產品專場推介會。

四、成功經驗

通過規劃引領、項目撬動、政策扶持、產品帶動、產業融合、政企合作、科學指導、優化服務等方式,我縣旅游在鄉村振興發展中扛起了責任的大旗,積累了不少經驗,以鄉村旅游為畫筆,繪就鄉村振興壯麗畫卷。

8.jpg

(一)以“橫沖村”為代表,村集體組織帶動的成功經驗。一是規劃先行,引領鄉村致富路。邀請農業部規劃設計院制定了《橫沖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了橫沖村的總體發展思路,規劃了村級總體布局,提出了橫沖村未來五年的主要建設內容和重點項目。邀請中南大學、湖南商學院等高校規劃設計專業應屆畢業生到村實習,幫助村里結合具體發展項目編制詳細規劃。二是公私合營,實現村、民共同富裕。組織動員本村返鄉創業青年注冊成立湖南湘野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用公私合營模式,現金入股、獨立經營、獨立核算,14名創業青年投資占股60%,村集體占股40%(其中10%專門用于精準扶貧,支持貧困戶發展生產)。青年創業團隊負責公司管理運營。村集體選派一名干部作為副總經理,負責監督公司業務經營和重大事項決策,其他村干部不干涉公司日常經營。公司已經擁有鄉村民宿、農家餐飲、知青酒吧、電商平臺、農產品銷售門店等多個盈利項目。三是完善配套,打造鄉土田園景觀。發動村民在全村范圍內開展環境整治,黨員組長帶頭,對自家房前屋后“臟亂差”進行徹底整改,動員村民拆除污染嚴重的牛欄、豬欄和殘垣斷壁等,投入幾百元從網上購買花種子,沿路播撒菊花、格桑花、向日葵等,將過去“雜草遍布一片荒”,變成如今“百花爭艷一路景”。注冊成立“平江縣橫沖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引導村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開發廢棄多年的荒山、陷田,新增有效耕地400余畝,種植了100畝無花果、200畝湘蓮、300畝向日葵和4萬棵黃花菜,把荒山變成了花海,閑田變成了荷花塘,老鄉們也看到了新希望。合作社已發展民宿加盟戶22家,可提供標準房間100余個,日接待能力可達200人,戶均月增收2000元以上。發展農家餐廳3家,可同時為容納300人就餐,月營業額均可達1萬元以上。由廢棄學校改造而成的知青酒吧,日營業額1000元以上。帶動30余戶貧困戶通過參與旅游實現增收。

(二)以“歡樂果世界”為代表,農旅教三業融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一是特色水果種植引流鄉村旅游。在中南林科大、湖南農大專家的指導下,建成湘東北品種最全的千畝果園。農場春有櫻桃、楊梅、鮮桃,夏有砂梨、藍莓、西瓜、黃桃,秋有脆棗、甜柿,冬有柑桔和草莓,一年四季,游人都可體驗田園采摘之樂。堅持生態綠色理念,全園采用生態栽培種植,通過懸掛粘蟲板和設置殺蟲燈等物理除蟲方式減少污染獲得綠色果品;通過生草栽培和施用高品質有機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土地;采用“有機廢棄物+沼+果”的發展模式,使園區形成有機閉環循環系統,基本實現“零排放”目標。通過生態理念的展示和消費者親自體驗,對農場的農產品樹立了較強的信任度,增強了農場會員粘性,提高了農產品的銷售量和單價。二是特色資源挖掘助旺鄉村旅游。充分利用平江當地最富盛名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平江醬干,依托農場當地原生大豆和優質泉水資源,建設了原本記憶老醬干體驗館,打造平江本土醬干高端品牌。制作工車采用全透明展示化方式,消費者可參觀豆腐的制作流程,不但可品嘗到當地傳統食品的美味,而且還可體驗到平江醬干的歷史傳承和匠心工藝。農場植根于傳統民俗節日和鄉土文化,開發多種農事體驗的鄉村旅游產品,積極舉辦插秧、野炊、包粽子、做蒿餅、挖紅薯、抓泥鰍、磨豆漿等農事體驗活動,讓親子家庭體驗鄉村田園風光和勞動樂趣。組織當地的鄉土木匠、篾匠、鐵匠、茶工和皮影戲等傳統手藝人,向游客展示當地傳統的特色民俗,保護民間工藝傳承和非物質文化資源。三是自然研學教育升化鄉村旅游。以自然為課堂,以農場為教室,全力打造水果主題研學旅行基地,將人類與水果的發展歷史為線索,從原始社會水果采集、中華水果培育技術、中西方水果傳播交流、現代水果的科技化種植、水果科普體驗活動等方面,分為溯源之旅—神秘的野果,自信之旅—中華果傳奇,科技之旅——水果新紀元,創意之旅——果藝大學院等四大板塊,全面開展水果研學實踐教育。2018年被科技部評為“國家級星創天地”孵化基地。帶動了周邊村鎮新種植南方砂梨、獼猴桃、桃等特色水果超過2000余畝,每年畝產值可達3000元,總產值超過600萬元?!捌浇u干”每年生產醬干18萬斤,年產值達300萬元。生產醬干每年需大豆95噸。為促進當地貧困戶增收,與貧困戶簽訂協議,以高于市場價20%的價格保底收購,已帶動35戶貧困戶種植大豆45畝,預計可增收5.3萬元,戶平增收1500余元。在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和旅游服務等方面,需要大量務工人員,每年直接解決農戶就業120多人,帶動增收180萬元。

3.jpg

(三)以“麗江村”為代表,田園綜合體綜合體發展的成功經驗。2018年引進碧桂園,2019年從財政部幫扶隊接過鄉村振興大旗,加速升級麗江田園綜合體項目,全力打造麗江田園藝術小鎮,正式開啟了“共建共享、共生共榮”的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五大振興的“五強”之路,為國家全面鄉村振興傾情提供實驗基地和鮮活案例,傾力探索可供復制的平江模式和成功樣版。項目科學融入“互聯網 + 三農”的發展理念,構建農旅融合發展體系。主要規范設計如下產業:一是多彩水稻、陽光育苗等現代觀光農業;二是古法制作、加工生產等鄉村輕工業;三是農業耕種、農事農趣等鄉村體驗服務業;四是餐飲民宿、娛樂休閑等鄉情服務業;五是作為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喻杰故居,開展集紅色傳承、師生研學等教育培訓服務業;六是產品商展、電商直播等商貿服務業。目前,項目總投資2.3億元,共有22個子項目,分別有:游客服務中心、美麗鄉村藝術館、田博士工廠、振興號小火車、入口門樓、鳳凰籃球場、停車場、獅子峰、多彩田園、草垛廣場、越野基地、星光牧場,野炊營地等13個。其中,村級小水電已完成升級改造,年發電量可達80萬度,直接創收近20萬元;成立了一個公司、四個合作社,總投資300多萬元;開發了中藥材基地92畝、錐栗基地198畝、吊瓜子30畝、觀光果園30畝、葡萄園10畝等項目。項目開園直接帶動就業近100人,間接帶動就業300余人,每月收入達2700元。

(四)以“蘆頭村”為代表,資源變資產,村民變股民的成功經驗。一是資產變資金,一座致富寶庫拔地而起。蘆頭林場給予蘆頭村11萬元經濟補償以集體名義,修建一座村級水電站,除滿足村內正常用電需求外,多余電量上網轉售給國家電網,相關收益主要用于電站工作人員工資支付、運營成本支付以及村集體經濟發展和公共服務等。2015年爭取政府村級電站增效擴容資金110萬元,村民自籌90萬元后,缺坳電站的裝機容量來到800KW,年發電量達到300萬度。除每年可為全村村民提供0.4元/度的生活用電外,多余電量還可為村級直接帶來近50萬元的直接收益。該部分集體收益絕大部分被蘆頭村用于村內助學、老人關懷、環境衛生整治、醫保上繳當中。二是村民變股民,一個“靠山吃山”的鄉村走上了星光大道。如何將村內的山水資源更好地利用起來,打造出一個能帶動全村實現就業致富的大型項目,成為第二個五年計劃里的“終極問答”。經過多方考察,最終確定了“網紅小火車+山谷溯溪+玻璃漂流”為核心產品的蘆頭境谷項目,并且面向蘆頭村民進行資金籌募。募集書中明文規定:景區按照公司化運營,由每屆的村法人代表經股東大會選舉后擔任公司董事長。村集體以林場山林入股項目15%的股份,其中10%股權收益作為全體村民共同所有,5%股權收益用于鞏固扶貧成果與村貧困人口建立利益鏈接機制。通過2次募資,累計籌得啟動資金2600萬元。蘆頭境谷項目于2019年正式動工,2021年端午節營業,在之后的數月里,蘆頭境谷便迅速成長為平江旅游的一匹黑馬,端午節景區營業首日就接待游客超1500人,節假日接待游客單日量一度突破4000人,國慶假期期間景區門票收入達到近200萬元。2021年全年景區純收入已達到360余萬元,村級和股民也隨之獲得了項目分紅。同時,鼓勵在外務工人員返村就業,一大批村民響應號召返回家中,實現“家門口就業”,2019年到2021年,村內先后有20余人從外返回村參與景區運營。

(五)以“坪上書院”為代表,文旅融合發展的成功經驗。位于平江縣安定鎮高坪村,是一棟建于清乾隆39年的建筑。2014年,先后投入480余萬元,將這一古建筑群修復。2015年,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在此掛牌“影視小屋”,湖南省作協在此掛牌“湖南作家創作示范基地”,已有著名作家韓少功、彭見明、何立偉、閻真、彭東明、吳牧玲等給孩子們不定期授課。近年來,為了拓展研學旅游功能,產生更好的綜合效益,書院和毗鄰的杜甫墓詞、平江起義館發展紅色旅游,村級聯手發展農業旅游和生態旅游,打造成了三大旅游主題于一體研學旅行基地。

4.jpg

(六)以“淡江民宿”為代表,傳承平江非物質文化的成功經驗。由平江籍在粵企業家劉強于2014年在淡江村進行舊民居的研究與探討,征集周邊民間老木匠、磚匠、石匠,重新采用中國傳統建筑技法進行新的創意和設計,打造成了最具典型平江元素的老屋民宿,取名為蠢廬。目前擁有11套客房,一棟手工作坊, 三個酒窖和一個醋窖,占地面積合計30畝,另有自屬菜園20畝,農耕稻田1200畝,茶園500畝。并成立谷雨煙茶品牌,對我縣傳統煙茶進行改良,在他的努力下,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平江煙茶慢慢地走出大山,為外界所熟知。2017年,谷雨煙茶制作手藝被認定為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并獲得了湖南省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的支持,2020年9月,平江煙茶被評為“中國地理標識產品”。該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就業、分紅、賣土特產等方式,每年為當地村民增收達140萬元,為1000余名村民解決了就業問題。

(七)以“尚山小隱”為代表,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成功經驗。平江縣尚山村位于福壽山東北部,這里的祖祖輩輩信守著“靠山吃山”的生存方式,砍樹賣是村民最大的收入來源,靠山山漸空,傳統的資源依賴型經濟已不適合時代的發展,村民越過越窮。至2014年,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達77戶256人,成為遠近聞名的貧困村。在我局的引導下,尚山村引進了湖南景喬旅游開發公司,將尚山小隱民宿項目打造成了集“精品民宿、自然風光、生態美食、體驗活動”于一體的鄉村體驗綜合體,所有民宿都是村民的老房子改造,讓游客能接觸當地民宿的田園特色,回歸大自然寧靜的生活模式,這樣的鄉村變得更像鄉村,在旅游目的地市場中更有競爭力,節假日期間住宿一房難求。以民宿帶動產業發展,尚山村借此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業,已成功啟動有機稻、有機獼猴桃、有機茶、有機豬肉四大種養殖產業,滿足高端客人的消費需求。五年來,77戶貧困戶從中獲得產業分紅累計約110余萬元,除此之外,每年為貧困戶發放勞務工資達20萬元,為該村脫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供稿單位:平江縣人民政府;鄉村發現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这里只有精品99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 一本在线中文字幕 | 欧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日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