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桃源縣沙坪鎮賽陽村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沙坪鎮賽陽村地處桃源縣南部,位于湖南烏云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總面積15.2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398戶、1270人。其中,脫貧戶96戶、325人。全村耕地面積1191畝,山林面積2.1萬余畝,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負氧離子含量常年在標準水平5倍以上,是一座天然氧吧。村內七峰尖原始次森林現存有湖南地區面積最大的紫色杜鵑群落;涓涓溪流從烏云界大山深處緩緩流出,匯聚于王家灣水庫,形成2000余畝水面;賽五龍山上,一座300多年歷史的賽五龍古廟歷經風雨巍然屹立,是當地有名的祈福圣地。兩山夾一湖的獨特地貌,既有景又宜居,康養旅游價值較高。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賽陽村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多措并舉,推進鄉村旅游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平均年接待游客增速在50%以上,全村經濟收入中旅游年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的36.9%,實現了旅游收入每年翻一倍;旅游直接從業人數250余人,約占全村人口的20%,村民人均年收入2萬余元,其中村民人均從旅游業中獲得年收入0.77萬元,約占人均年收入的37%。賽陽村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先后獲評“國家森林鄉村”“湖南省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湖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湖南省休閑農業聚集發展示范村”“常德市創建無上訪村先進村”,取得了鄉村振興良好開局,鄉村旅游已成為賽陽村脫貧致富新渠道和鄉村振興新路子。
二、基本做法
賽陽村依托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人文底蘊,以節慶活動、特色民宿、自然風光為抓手,多措并舉,推進鄉村旅游發展。
(一)集思廣益謀規劃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賽陽村支村兩委從三個方面入手,理清產業發展思路,科學制定了四大規劃。一是請群眾提想法。在全體村民中發起“有什么干、想干什么、怎么干”的意見大征集大討論,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村組干部黨員會,用了2個多月的時間,明確了發展方向。二是請專家編規劃。邀請專家教授到現場實地查看、抓筋拿脈,在發展方向的基礎上,編制完成了《賽陽村整體發展規劃》、《賽陽村旅游扶貧規劃》和《賽陽村產業發展規劃》,最終形成了依托當地自然資源,以旅游產業為中心,發展養殖、林果、休閑、娛樂、養生等相關配套項目的產業幫扶發展思路。三是請部門出主意。邀請市縣多家相關單位總體評議,審定規劃,最終形成賽陽村發展規劃文本。通過規劃指引,工作思路更加清晰,目標更加明確,措施更加具體。
(二)鋪路建橋打基礎
“要想富,先修路”。隔山渡水,行路艱難,是困擾賽陽產業發展的瓶頸。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完善基礎設施。賽陽村支村兩委在深入調查,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經過反復研究,精心選定了一批項目。目前已修建2座大橋、3座河壩、4條公路(20多公里)、2個安置小區、1個文化廣場、1個農產品加工廠、1個光伏電站、1個村級服務平臺,并開發打造了11公里環湖自行車賽道、賽五龍廣場、賽五龍登山游步道、旅游接待中心、仙鵝灘旅游景點等一批旅游項目。
(三)致力造血建產業
根據賽陽村重點發展鄉村旅游業的目標定位和圍繞旅游發展農業產業,圍繞旅游打造農業產品,帶動整村脫貧的產業建設思路,我們在立足傳統資源優勢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為賽陽村建立了三大造血源。一是打造合作組織造血。由村集體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發展社員302戶。目前,合作社已建成1300多平米的茶葉、竹筍、臘肉加工廠房,年產值300多萬元;二是壯大集體經濟造血。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賽陽村支村兩委籌資建成了60KW光伏發電站,每年可給村集體帶來收益4萬元;落實了由烏云界旅游開發公司承擔的50萬元省旅游扶貧項目,每年給貧困戶帶來收益4萬元。三是發動社會力量造血。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產業建設,支持浙湘水果公司在村里種植藍莓、枇杷200多畝,形成了村主干道沿線以藍莓、枇杷、烏梅、脆蜜桃為主的600畝特色水果觀光采摘帶。同時,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激發村民內生動力,鼓勵每個村民小組圍繞旅游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全村9個村民小組都發展起了自己的特色產業。
(四)定向培訓強技能
開展了種養殖業的培訓。聘請專家教授,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培訓活動由課堂教室搬到田間地頭,手把手傳授種養技術。開展了鄉村旅游服務培訓。按照鄉村旅游服務的要求,主要培訓接待禮儀、房間與床鋪整理、農家菜的做法等村民必須掌握的服務技能。開展民俗文化表演培訓。賽陽村支村兩委大力發掘、扶持賽陽民俗特色文化,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戲曲、花燈、舞龍等民間藝術。并請求市縣文化部門專家指導,組織村民成立了賽陽村民間藝術團,編了10多個本地民俗節目。
(五)主動出擊找市場
積極與旅游部門、廣告媒體等部門開展合作。合作社積極與華天國旅等多家旅行社合作。大力開展旅游形象宣傳推介活動。并舉辦了環湖馬拉松、賽五龍登山比賽等一系列活動,通過活動開展,擴大了賽陽知名度。充分利用現代網絡營銷平臺。在網上注冊了微信公眾號,抖音號、視頻號。同時,線上與線下結合(O2O),把消費者從線上平臺吸引到本村進行各種農家文化體驗消費,如民宿(B&B),農業技能體驗、水果采摘、農家樂等。
三、基本經驗
2021年,該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紅色引擎”作用,全面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順利通過省、市鄉村振興檢查,主要是通過黨建引領帶動“四力”齊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體做法如下:
(一)抓好支部建設,提升振興戰斗力
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增強組織力為重點,提高村干部能力為抓手,實現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一是配強干部隊伍。以村“兩委”干部換屆選舉為契機,將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干部選進班子隊伍。目前,賽陽村共有村干部5名。其中,90后3人,占比60%;大專及以上文化3人,占比60%;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平均年齡優化至33.8歲,實現了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另外,新增縣派工作隊2人,鎮派選調生1名,專門協助抓好鄉村振興,支部堡壘作用得到進一步提升。二是完善黨建機制。創新建立“組織關愛黨員、黨員關心群眾、群眾關注組織”的黨群聯心機制,深入落實“五個盡量、五個帶頭”制度。即,黨員家庭有困難盡量照顧,黨員的合理訴求盡量解決,黨員發展產業盡量支持,黨員的正當權利盡量維護,黨員活動盡量組織;黨紀國法帶頭遵守,支委決策帶頭執行,公益事業帶頭支持,困難群眾帶頭幫扶,丑惡行為帶頭制止。以完善的機制關愛黨員,激發黨員意愿,助力鄉村振興。三是強化教育管理。全面推行黨員積分管理模式,用好用活激勵、評價、考核“指揮棒”,積極引導黨員在鄉村振興中擔當作為、銳意進取。持續推進各類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提高基層帶頭人隊伍政治素養和履職能力,同時,大力實施村級后備干部隊伍“青藍計劃”和“育青計劃”,儲備村級后備干部5人,著力打造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基層干部隊伍。
(二)抓好黨員示范,提升振興推動力
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用黨員干部的以身作則、帶頭示范,帶領群眾積極參與,大力支持鄉村振興。一是當好“五員”做表率。在村干部聯片、組長聯戶的基礎上,村支“兩委”為每組分配了2—3名黨員,協助組長抓好各項工作,主要當好“五員”。即,民意調查員、政策宣傳員、糾紛調解員、衛生監督員、產業指導員。如,以各聯組黨員按照網格管理模式,分塊包段做好環境整治,切實保證了全天候、全方位衛生無死角,秸稈不亂燒。二是落實“五個到戶”優服務。深入推行黨員聯系到戶、民情走訪到戶、政策落實到戶、產業對接到戶、精準服務到戶的“五個到戶”工作,引導全村黨員干部與群眾分類結對,切實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步路”。如,以黨員家庭先行先試帶動其他群眾建設美麗庭院,開展植樹造林活動。今年,累計種植各類花草樹木1萬多株,基本實現了家家戶戶房前有花、屋后有果。三是抓好學用結合見長效。將做好鄉村振興工作與黨的系列主題學習教育結合起來,并進一步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如,將鄉村振興納入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范疇。今年,在醫保繳費、畜禽養殖、糾紛調處等事務上為158余名村民解決了實際困難。
(三)抓好產業發展,提升振興硬實力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始終把產業發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任務,作為解決鄉村一切問題的前提來抓。一是強化規劃引領。多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大會,廣泛征集意見120多條,經沙坪鎮黨鎮聯席會通過,確立了以旅游為中心,一切圍繞旅游轉的產業發展思路。并邀請專家到現場調研,立足村情村貌、現有基礎,編制完成了《賽陽村整體發展規劃》、《賽陽村旅游扶貧規劃》、《賽陽村產業發展規劃》等。以期通過鄉村旅游,讓賽陽村民吃上旅游飯而致富,讓賽陽旅游建出特色點而聞名。二是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建立“村社共管”新模式,即,村支兩委牽頭,合作組織統管,產業大戶支撐,全體村民參與,帶動整體致富的產業發展機制。目前,村支兩委牽頭成立了“賽陽虎鳳蝶鄉村旅游觀光專業合作社”,下設漁業,中草藥,農家樂,種養,水果等5個分社,發展本村社員320戶,其中脫貧戶入社率達100%。同時,各分社全部在合作社的指導下發展生產,村民可以與合作社簽訂合作訂單,到合作社務工,或提供農產品由合作社實行統購統銷,既完善了旅游產業鏈條,也保證農戶收入穩定增長。2018年來,合作社銷售有機紅茶、臘肉、藍莓酒、干筍等各類特色生態農產品銷售額突破200萬元,累計向脫貧戶分紅32.7萬元。三是壯大集體經濟。積極盤活村集體和村民閑置資產資源,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今年,村委牽頭啟動了仙女湖生態垂釣中心項目建設,一期由村委會配套產業發展資金40萬,占股50%,剩余由398戶村民按照500元、1000元、2000元三檔,以戶入股籌資40萬,占股50%。建成后預計每年將產生至少20萬元集體收益,入股村民將按戶根據股權分紅,集體股權收益將作為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村集體經濟發展、扶老助殘等公益資金。四是做全小組產業。實施“一組一產業”戰略,鼓勵9個村民小組實施錯位發展,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多樣性特色農業,全面鋪開“旅游+”的產業體系。如,王家榜、田家坪、左家坪、野雞崗等4組采取“公司+農戶+基地”模式,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的形式,引進浙湘水果公司,發展水果觀光采摘;大觀組通過組民自籌和吸引外資,先后投入600多萬元,分三期打造了以餐飲民宿、露天電影、竹排戲水、篝火晚會、民俗表演、星空露營等為特色的仙鵝灘旅游項目;夏家灣組人均入股200元,建成鳳凰池休閑垂釣中心;雄雞坡組、杉木溪組大力發展土豬養殖;胡家灣組大力發展中草藥種植。今年,賽陽村年接待游客4萬余人次,實現全年旅游凈收入近300萬元。
(四)抓好社會治理,提升振興內驅力
不斷加強村級黨組織對基層各類組織的領導,著力把鄉村自治做“實”、把鄉村法治做“嚴”、鄉村德治做“活”。一是以自治淳民風。把村規民約作為推動村民自治重要基礎,自《賽陽村村規民約》實施以來,全村群眾積極響應、自覺遵守,村風民風明顯好轉,違規賑酒、打牌賭博、燃放鞭炮等農村情況明顯減少。今年,通過黨員群眾代表大會討論商議決定,新增“農用車禁止帶泥上路”等約定,進一步優化了《村規民約》,實現了讓群眾自己“說事、議事、主事”,形成了用“制度管人”替代“人情管人”的村級自治氛圍。二是以德治興家風。增強文化感召。全村黨員干部自發成立了賽陽村民間藝術團,深入發掘賽陽民俗特色文化,開發出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戲曲、花燈、舞龍等民間藝術節目12個。每年除夕,通過舉辦規模盛大的鄉村春晚和茶話會,加強溝通,共話發展。豐富精神文明。廣泛開展 “最美家庭”、“最美黨員”等典型評選活動,深入挖掘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先進人物。加強文化宣傳。精心打造鄉村文化墻、文化長廊,并利用線上宣傳,推動核心價值觀在賽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逐步培育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向上向好的家風。三是以法治正社風。完善規章制度。依照法紀法規,村支“兩委”不斷完善《賽陽村村訓》、《賽陽村村民道德守則》等制度,為鄉村治理法治化提供有“法”可依的堅實基礎。完善法律援助。成立法律援助服務隊,設立專職調解員和黨員“和事佬”,為村民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普及法律知識及政府政策,使法治在和風細雨、潛移默化中成為全村村民的行為自覺和生活習慣。調解矛盾糾紛。深入開展“無上訪村(居)”創建,加強排查處理,及時化解矛盾糾紛,做到了矛盾不出村,糾紛不到鎮。2017年,成功獲評“常德市創建無上訪村先進村”。
通過抓黨建興產業,賽陽村三年內實現了從省級貧困村到省級美麗鄉村的蛻變,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目標穩步前進。
(供稿單位:桃源縣沙坪鎮賽陽村村委會;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