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底市漣源市古塘鄉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樣本
近年來,古塘鄉按照全市統一部署,堅持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精心謀劃、強力推進。如今產業項目遍地開花,有效促進了全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農村產業發展水平,加快實現產業興旺,壯大鄉村經濟,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一、基本情況
古塘鄉位于漣源市西北部,平均海拔686米,素有漣源的“青藏高原”之稱,轄15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人,總面積57平方公里。全鄉共有水田11900畝、旱地19800畝、林地3.2萬余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PH值4.5-6.5,常年日照1600h,年均降水量1400mm, 年平均氣溫16.5℃,10℃以上有效積溫5500℃,常年無霜期287天左右,古塘氣候環境得天獨厚,區域小氣候優勢明顯,特殊的氣候環境孕育了古塘特色的農產品,金秋梨、中藥材、楓木貢茶、熟食豬、土蜂蜜、富硒大米等特色農產品成為古塘鄉的亮麗名片。楓木貢茶色澤翠綠,湯色通透清綠,嫩香拂面,清氣宜人,2015年被湖南省農科院評定為“優質名茶”,2017年被婁底市特色餐飲茶文化競賽組織委員會評選為婁底市十大名茶,2019年成功獲得馬德里標志。金秋梨品質上佳,脆嫩、汁多味甜,2020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漣源市備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天耕崇源”系列無公害玉竹產品,遠銷東南亞。古塘鄉早在2004年就榮獲湖南省詩詞之鄉稱號,詩詞文化蔚然成風,農民詩人層出不窮。牛山棕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被國家文化部認定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產品已經遠銷香港、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
二、主要成效
近年來,古塘鄉黨委政府立足優勢,認清形勢,以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打破老路子,發展新業態,開拓新渠道。針對農村勞動力外流、土地零散細碎和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現狀,古塘鄉立足實際,盤活本鄉土地資源,按照適度規模、綜合配套、集約利用的原則抓土地整合整治,發展產業規模化經營,農業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古塘鄉耕地共3.17萬畝,開展土地整合占比率超80%,耕地整治面積超9000畝,土地流轉面積超8000畝,為現代農業產業規模發展打下堅固基礎。同時,我們按照“縣市有特色、鄉村有特品”的要求,科學謀劃農業生產布局和結構調整方向,融入全市農業產業發展“一張圖”,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古塘牌農品名片”。一是牢牢穩住農業基本盤。聚焦“標準化”,把基地做強。依靠宣傳發動、黨員干部帶動、利益驅動、政策拉動四條輪子不斷擴大金秋梨產業規模全力打造了6000畝金秋梨示范基地,依托“金秋梨”發展“大產業”,形成了?“產業群”,年產量達400多萬斤,年產值收入2000余萬元,已成功開發梨膏、梨片、梨子酒、果脯等系列產品,解決了1000余名農民工的用工問題。成功打造了1.1萬畝的優質水稻示范區以及8000畝玉米試驗區。全鄉耕培育了120家種糧大戶、12個家庭農場和15個農業合作社等新型種糧主體,每年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9萬畝以上,省、市多次來我鄉檢查糧食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二是不斷壯大特色種養業。通過優化營商環境,助推農業企業發展,楓木茶葉已發展到茶葉800余畝,楓木貢茶暢銷省內外,年銷售額達500萬元以上,帶動就業勞動力400余人。中藥材已發展到1500畝的規模,漣源市備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天耕崇源”系列無公害玉竹產品,遠銷東南亞。油茶種植800畝,帶動就業勞動力100余人。現有養殖合作社12個,生豬存欄30000頭,牛存欄1000余頭,走山雞20多萬羽,帶動全鄉群眾發展玉米、牧草等飼草1萬余畝,形成種養結合良性循環的發展模式,使養殖產業成為全鄉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初見成效,逐步形成玉竹、金秋梨、黃金梨。翠冠梨、黃桃、西瓜、富硒稻米等種植業基地和稻香魚、走山雞、藏香豬、熟食豬、黃牛、黑山羊等養殖業基地。三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以現代農業基地為依托,建成了牛山園1000余畝金秋梨基地,梨花旺季日游客接待量可達2.8萬人次,年均游客接待量超過 5萬人次,帶動形成農家樂8家,周邊就業300余人,極大的提升了我鄉鄉村旅游的工農產業融合。古仙界景區擁有帳篷基地、古仙洞、八卦圖、名木公園等景點,古仙洞經勘探的景觀長達八公里,洞內鐘乳石形態各異、美輪美奐,八卦圖景點擁有天然形似八卦陣的石林,分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兩處,名木公園則擁有一棵500年的金錢松和6棵100年的金絲楠木。古仙界已成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養生、娛樂、民俗風情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勝地,年均游客接待量超過 8萬人次。我鄉的牛山棕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被國家文化部認定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產品已經遠銷香港、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
三、基本做法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只有深入理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以“二十字”方針為指導,結合各地農村基層的實際情況,科學謀劃,真抓實干,才能落實好中央部署,實施好鄉村振興戰略。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關鍵,只有產業發展起來了,農民才能持續增收,農村才留得住人,鄉村振興戰略才能有效推進,農民生活富裕才有保障,近年來,我鄉在產業振興方面做了有效的探索。
(一)高屋建瓴,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規劃發展布局
立足資源,繪就鄉村振興“綠色畫卷”。近年來,農村在發展好農業產業這個關鍵的基礎上,又涌現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鄉村產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存在產業鏈條較短、質量效益不高、同質化嚴重等問題。產業不能盲目發展,不能無序發展,無論是選取產業項目、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還是做好風險防控,都離不開合理的規劃布局。如果沒有科學規劃作引領,產業就可能成為勞民傷財的瞎折騰,最終損害的還是農民利益。我們深知產業發展,必須在深入實地調查研究和論證基礎上,因地制宜謀劃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產業。為此,我們多次邀請湖南省社科院、漣源市農業局專家組來我鄉實地調研,進行規劃設計,編制綜合體規劃,謀劃古塘產業發展藍圖,明確未來產業發展思路、方向重點、目標任務、空間布局和保障措施,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年接著一年干,保持定力、久久為功,才形成了產業欣欣向榮的局面。根據丘陵地貌、區位條件等,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南北向產業觀光道路,串聯牛山園、高峰水庫、產業基地、古仙界景區,形成“現代農業休閑觀光帶”的鄉域發展布局;按照“多業興鄉、一村一品”總體思路,高水平打造產業中心,做好“老樹新枝”文章,繼續發揮傳統產業發展優勢,大力發展金秋梨、中藥材、楓木貢茶等傳統產業。同時寫好“插柳成蔭”新篇章,探索立體循環種養殖模式,在牛山園金秋梨基地新增林下養雞、養鴨項目,在申家村新建200畝稻田魚、蝦、泥鰍養殖基地,有效促進了農業綠色增效。
(二)以黨建為引領,助推產業發展
農村有句諺語“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干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要把千萬農戶發動起來,讓他們切身感受到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愿意自覺將資金、物力和人力投入鄉村振興大會戰,才能掀起鄉村振興高潮,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因此,農村基層干部是鄉村振興具體的實施者,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具體的組織者,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村、組干部在鄉村振興中肩負有不可替代的重大責任和義務,是有效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鑒于當前農村大多數青壯年都外出務工的客觀實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積極培育講政治、有文化、懂市場、善管理、能吃苦、能和群眾打成一片的農村基層干部顯得尤為重要。要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培養優秀的農村黨支部書記,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
古塘鄉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助推產業發展”的工作思路,認真落實村級黨組織建設“一任務兩要點三清單”,強化“支部+合作社+農戶”工作模式,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采取組織引書記、書記引能人、黨員帶頭示范、能人帶動發展的“雙引雙帶”工作措施,帶動村民發展產業。
一是圍繞“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能人聚在產業鏈上,農民富在產業鏈上”的工作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深入推進“村社合一”,完成10個村注冊登記,并取得資格證書,建立10個合作社產業黨支部,切實保障農民、貧困戶利益,充分發揮黨支部在鄉村振興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我們集中精力、把握優勢,打造了專業示范合作社—福林果業合作社 。
二是建強產業發展黨員隊伍,充分挖掘吳治凡、吳堅群等能人型、帶富型黨員的帶頭作用,培養一批“雙帶”黨員。開展村兩委分析研判和軟弱渙散黨組織排查,補選村常任干部12人,新發展黨員8名,培養村級后備干部32人,力爭把致富能手、優秀青年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致富能手,把黨員致富能手培養成后備村干部,匯聚“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強大合力,助推農業產業發展促脫貧增收。
三是深化“黨建+振興”工程。深入推進“抓黨建·促振興·謀發展”村企支部聯建工作,通過組織聯建、隊伍聯抓、發展聯姻、服務聯動、作風聯促的方式,凝聚產業發展的工作合力。全鎮每一個企業、專合社落實一位黨委領導結對聯系,將駐村干部、黨員骨干等分成N個組,搭建一個服務平臺,以實干落實作支撐,確定清單重務實。主動了解是否存在用地、資金、用工等方面的困難,共收集企業問題20余條,及時理清問題清單、落實責任清單、跟蹤服務清單。
四是以“一抓四促”為抓手,強化黨建引領思想作用,滲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在產業發展中結合黨建示范點打造,依托打造完成的塘邊村、新新村、楓木村等一批黨建客廳、思想堂屋,組建黨員示范志愿服務隊,到產業基地開展志愿服務,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積極引導群眾參與壯大村集體經濟。
(三)保駕護航,突出多元保障優環境
產業發展絕非一朝一夕,尤其是農業產業,需要長期、逐步、大量的投入才能見到效益。基礎設施建設是實現鄉村振興和鄉村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有較多欠賬,距離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等化目標還有較大差距。為加強硬件保障,為產業發展打造優質環境,一方面,古塘鄉要根據自身財力每年一定幅度增加農業支出,尤其是對鄉村振興戰略要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對上匯報爭取資金,特別是要整合涉農資金用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目前,古塘鄉的所有通村、通組公路全部硬化,各村生產便道、便民路、微水池全面覆蓋,電網、基站基本配齊,特別是古塘鄉產業中除草、松土、病蟲害防治機械化裝備水平達到80%以上,各項基礎設施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四)堅持合作化思維,培育壯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大力培育合作社。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采取多種措施,大力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通過他們的先進市場思維,整合農村資源,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銜接上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抱團發展,組建產業化聯合體,呈現村村聯營新形態推動。聚焦產業富民,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分工合作為前提,以規模經營為依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組建一體化農業經營聯盟。通過全程化服務、規范化管理、訂單化采購,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積極幫助小農戶提高生產水平、拓寬增收渠道,成功實現技術標準化、組織一體化、銷售穩定化,有效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為解決散戶種植茶葉品質參差不齊和鄉茶企各自為戰的問題,鄉政府牽頭成立了楓木貢茶專業合作社聯合社,15個村集體領辦創辦的合作社加入聯合社。聯合社牽頭與綜合體內的品牌茶企建立茶園基地建設協議,采用“公司+聯合社+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制定了《基地茶園管理細則》,以“五統一”的標準 (統一施肥、統一施藥、統一采摘、統一加工、統一貯藏保鮮標準),強化基地管理,通過控參股、合同、訂單、包銷、返利等形式,合作茶企公司以不低于市場茶青100%的價格進行統購包銷,最大限度保護茶農利益,讓茶企與合作社形成了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產格局。為減少市場風險,打造特色品牌,做強做大金秋梨產業項目,古塘鄉黨委政府牽頭組建了福林果業聯合協會,采用“股份經濟聯合社+公司+農戶”經營模式,聘請科技人員為果農提供產前、產后系列化服務,由公司和基地對所有果農統一提供苗木、統一栽植、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包裝銷儲,極大地調動了果農的種植積極性。
(五)堅持品牌化思維,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打好質量牌。始終堅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編制推廣茶林、金秋梨苗木選育、水肥管理、理溝排濕等多個個技術規范,《古塘鄉茶葉、金秋梨生產技術規程》成為全市第一項地方標準,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推行、覆蓋率達100%。同時不斷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執法體系建設。目前,全鄉無公害基地認證面積9000余畝,金秋梨、楓木貢茶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有機農產品認證。
打好科技牌。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理念,依托院社合作平臺,千方百計培育新品種、研發新產品、推廣新技術。2021年以來,先后與湖南大學、省農科院、省社科院等科研院校開展技術交流,培育了特色水果品種,研發了梨子酒、果脯、梨干、梨膏片等系列產品,掌握適用貯藏保鮮技術,解決了梨子儲藏保鮮的技術難題。
打好名氣牌。大力實施品牌培育計劃,著力提升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注冊成立楓木林茶業公司,對楓木林田園綜合體的茶葉、農產品進行統一對外銷售、塑造區域品牌。邀請院士、專家學者到楓木林田園綜合體考察,為古塘茶產業發展出謀劃策。舉辦楓木貢茶推介會,將楓木貢茶品牌統一對外宣傳推介。在穩固傳統銷售渠道的基礎上,探索高端茶的電商模式,邀請知名電商企業家為楓木林茶業公司、家庭農場負責人培訓。楓木貢茶色澤翠綠湯色通透清綠,嫩香拂面,清氣宜人,2015年被湖南省農科院評定為“優質名茶”,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品味過楓木貢茶后欣然題詞:楓木貢茶好!2017年被婁底市特色餐飲茶文化競賽組織委員會評選為婁底市十大名茶,2019年成功獲得馬德里標志。為推介古塘金秋梨特色品牌,古塘鄉黨委政府成功組織梨花節和金秋梨采摘節,古塘金秋梨一度走紅,供不應求。金秋梨品質上佳,脆嫩、汁多味甜,于2020年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牛山棕編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被國家文化部認定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產品已經遠銷香港、韓國和東南亞等國家。
(六)把好三大方向,延伸產業發展鏈條
古塘鄉著力打造新產業新業態,發揮加法效應和乘法效應,為鄉村產業振興培育新動能。培育產業深度融合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實現農業產業發展的質變,從根本上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點。古塘鄉依托產業集聚融合,打造特色產業集群,推動農產品深加工、精加工,通過產業鏈延伸和新業態的涌現形成要素資源的協調發展,打破產業融合發展的壁壘,深化農村產業品牌建設,帶動鄉村旅游等新興產業發展。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加法效應和乘法效應,形成“農業+加工業”、“農業+旅游業”、“農業+文化”等產業聯結和融合,形成要素整合的產業發展體系,激活鄉村振興“綠色引擎”,為農村發展、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以產業融合發展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一是推動金秋梨、玉竹等產品深加工。福林果業聯合協會已成功開發梨膏、梨干片、梨子酒、果脯等一系列產品,漣源市備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生產“天耕崇源”系列無公害玉竹產品,遠銷東南亞。
二是推動產品營銷。建成水果冷鏈集配中心1個,實現錯峰銷售,拉長銷售周期。組建經營團隊,通過網絡+微商、電商、眾籌、認養(訂單農業)等途徑全方位銷售玉竹、金秋梨等農特產品。2021年,我們通過電商平臺外銷80萬斤,實現產值400萬元。
三是推動農旅文化融合。依托金秋梨產業優勢,圍繞環牛山產業園和古仙界帳篷基地,修建觀光亭臺、文化廣場,打造戶外運動、餐飲、民宿等產業基地;定期舉辦梨花節、金秋梨采摘節、帳篷節、詩詞文化節、牛山棕編展覽等活動,全力宣傳古塘、推介古塘,吸引更多游客游覽古塘。2021年全鄉農家樂僅餐飲休閑一項的戶均收入就達20余萬元。
(七)以科技為引擎,驅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
古塘鄉采取“科研+實踐”方式,通過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建立健全了“專家工作站+綜合試驗基地+協會農技服務中心+科技示范戶(鄉土專家)”的科技服務支撐體系。一是積極開展科學種養殖技術培訓,通過聘請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省社科院和漣源市農業農村局的種養殖專家為技術顧問,培養了15名本土技術指導員,充分發揮了科技引領作用,為后續發展做好技術人才儲備,為種養殖一片、管好一片、見效一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20至2021年,舉辦各類種養業、加工業和新興產業等技術培訓班21期,開展科研技術和田間培訓人數超過2800人,輸送,22名青年農民到長沙等地高等院校系統學習種養新技術。二是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邀請相關的涉科涉農部門的專家、技術人員,有針對性開展好送科技下鄉活動,農戶足不出戶即能享受到科技套餐的便捷服務。今年發放農村科技資料1200多冊,接受農情科技咨詢252人次。二是積極發展農民專業技術協會組織。進一步完善農村科技服務協會,先后組建了金秋梨、茶葉、中藥材、養殖等特色農產品村級產業科技協會,發展會員326人,依托協會以村組為單位,各各成立農情服務小分隊,為廣大農戶在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及時便捷的綜合性服務,共推廣新技術6項,引進新品種5個。
四、主要經驗
要把握好實際情況與創新發展的關系。根據古塘鄉轄區內實際的自然資源、地理位置、區位交通等因素,以跳出古塘看古塘的站位、跳出農業看農業的思維,按照全域統籌、科學發展、規劃先行的理念和市場主導的原則,謀劃好產業布局,切實做到發展思路清晰、視野開闊。
要把握好基礎配套與人文內涵的關系。全力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著力加強硬件設施配套、增強服務功能。同時積極挖掘歷史、賦予文化內涵,推進產業“接二連三”,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等協調發展。
要把握好政府主導與群眾主體的關系。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以“一馬當先”帶動“萬馬奔騰”。尊重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地位,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和建議,引導群眾自覺參與產業發展,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
重點打造產業示范窗口,把“點”做精。產業要發展,就要做出精品,樹立學趕標桿,促進示范帶動。古塘鄉主要堅持“兩個打造”。一方面,堅持打造集群優勢產業。特色優勢產業,特色是基礎,是產業發展的根基;優勢是根本,是產業發展的目標。圍繞有實力打底、有潛力可挖、有活力做強、有能力培植的傳統優勢特色產業,實施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行動,重點整合發展糧食、水果、藥材、茶葉、熟食豬等種養產業,進行集群提升打造另一方面,堅持打造精品品牌。充分發揮古塘鄉“綠色、生態”自然優勢,推進“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選樹、推介了玉竹、金秋梨、貢茶等一批省級、國家級品牌,通過樹品牌、講品牌實現了品牌帶動產業發展。
突出抓好產業深度融合,把“線”拉長。一業興百業旺。推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有效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關鍵之舉。我鄉堅持“兩個抓好”著力打通融合路,延長產業鏈,增加附加值。一是抓好加工發展,提升價值促進融合。制定全鄉農產品加工業提升發展規劃,啟動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三年行動,培育引進農業龍頭企業,初步形成了一批以地方特色農產品為主的加工產業帶,完善以農產品加工業為引領的產業融合發展體系,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二是抓好拓展功能,聚集要素促進融合。加快推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科普、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推廣“農旅結合”模式和農家樂等鄉村旅游項目,全鄉創建5個上等次休閑農莊和2個鄉村旅游示范點,接待游客13萬人次以上,休閑農業強鄉格局初步形成。
深化合作強化產銷,把“面”擴大。產業大不大,強不強,關鍵要看能不能走出去,產品能不能賣出去。著力在重點在深化對外開放合作,強化產銷對接上做大做強鄉村產業。一是通過強服務、搞活動、搭平臺,促進農產品銷售,二、實現互聯網+現代農業“進村入戶”。加強農村寬帶網絡建設,三年內實現行政村光纖通達率98%、4G網絡覆蓋率99%以上。促進城鄉商品雙向流通,加快快遞企業進村掛牌設點,發展農村電商,為工業品、生產資料便捷下鄉和農產品更快進城、更多增值創造條件。
潮涌催人進,風好正揚帆。如今的古塘鄉,正以莫大的勇氣和毅力,以涅槃的姿態,實現著自身的蛻變。走進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處處都散發著撬動經濟發展的美好圖景,一幅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壯闊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供稿單位:婁底市漣源市古塘鄉人民政府;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湘村行動:湖南鄉村振興精選案例》,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年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