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日前,公安部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全國公安機關扎實有力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會議指出,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事關億萬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戶籍制度改革促進社會公平
張會敏:長期以來,因為戶籍問題,造成很多農村戶口的人無法享受優質的就業、教育和醫療等資源。曾有網友吐槽:北京戶口上附著了幾十項福利,有北京戶口,無論買房還是就醫,明顯方便得多,甚至孩子考入名校的概率也比外省高,因戶口造成的差異感是明顯存在的。讓更多的人民群眾收益,應該是戶籍制度改革的要義所在。這次戶籍制度改革,以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和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等4類群體為重點,逐一研究落戶政策,逐一提出解決方案。對于促進城鎮化、促進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通過戶籍制度改革,統籌和配套完善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資源,能夠讓更多涌入城市的農民享受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擁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和發展機會,促進社會公平。
“配套設施”的跟進也是衡量戶籍改革成效的關鍵
楊啟彤:戶籍改革是消除城鄉差異,讓老百姓享受更多社會公共資源的有效途徑,是改善民生的踏實舉措。近年來,新農保等惠農政策在基層一線的推開,也確實為戶籍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要切實保證戶籍改革的成效,配套設施的跟進速度也是關鍵所在,畢竟戶籍改革絕非只是戶口本上的簡單變化,需要更多的社會服務和資源與之齊頭并進,群眾才能真受益。所以,在戶籍改革穩步推進的同時,配套設施推進的速度也不能停滯。
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應先把城市的“巢”筑好
何浩民:人口城鎮化很多年前就已提出,但實際進程中出現的問題不少,其中一個就是城鎮的吸引力在下降。很多人進城后一時難以融入城市社會,同時受城鎮物價水平的影響,生活消費、醫療教育等方面的支出也相應增加,加上交通擁擠、空氣污染、規劃不合理等“城市病”的影響,曾經“高大上”的城市生活,如今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導致人們不愿進城、不敢進城。
事實上,戶籍人口城鎮化不僅僅是“農民”到“市民”的簡單身份轉變,也不只是“農村戶口”到“城市戶口”的簡單戶籍轉變,其根本任務是通過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素質能力,來適應城鎮化和現代化發展的需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解決教育、醫療、社保、就業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決不能只是一句口號,更不能簡單粗暴地下達一些任務指標,必須讓老百姓獲得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城市福利”,少些“水中月”“鏡中花”,增強人們進城的信心和底氣。
首先要通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解決好群眾進城后的就業生存問題,其次要完善相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健全覆蓋所有人口的保險、醫療、養老等制度,再者要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做好城市規劃,完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先把城市的“巢”筑好、筑牢,將實實在在的優惠和便利擺在老百姓面前,才能吸引更多人群進城落戶。
警惕戶籍改革的“唯數字”觀
楊鹍鵬:戶籍改革是推進社會公平公正,逐步消除城鄉差距的有力措施,涉及千家萬戶,是落實民生福祉的關鍵。所以,戶籍改革就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如此,戶籍改革才能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然而,如果地方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盲目追求速度,一味的以戶籍“城鎮化率”作為工作推進的“指向標”,難免在一些地方的戶籍改革中會出現一些弊病,損害群眾利益。這個道理同樣可以從“過猶不及” “欲速則不達”等古人傳承的智慧中得到佐證,所以,要警惕戶籍改革中的“唯數字”觀。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還需多方發力
黃菊: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切實解決基層戶籍問題,需要主管部門、基層單位與群眾三方共同“發功”。首先,要形成全面統一的便民戶籍制度實施細則,并迅速傳達至各單位,讓其有規可依,依規辦事;其次,基層單位要轉變工作觀念,主動為人民服務,讓門不難進,臉不難看,讓群眾方便快捷的辦理戶籍業務;最后,要加大對群眾的戶籍改革制度宣傳力度,可以在人口較為密集的車站發放傳宣單、播放廣播等方式讓大眾知曉戶籍改革新制度。
建水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瞿毅: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戶口遷移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各方面的社會管理體制問題。隨著國家城鎮化的推進,農村居民轉變為城鎮人口數量越來越多,群益保障問題日趨突出。要落實政策,讓轉戶群眾蓋上“兩床”被子。簡單地說,就是在轉戶過渡期內,讓轉戶群眾享受到最好的政策。例如,城鎮低保金高,就要讓其享受到城鎮低保。城鎮教育資源好,就該讓轉戶群眾就近入學;又如,在農村土地流轉上,要保留轉戶群眾自己的應得收益。要因地制宜,確保轉戶群眾平等享受各項權益。結合本地區實際,以轉戶工作流程和轉戶后的就業、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具體政策以及相關的鮮活典型案例為重點,堅決糾正變相執行政策等行為,防止出現“被落戶”“被進城”等現象。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尤須做好“五個保障”
黃詰云:戶籍制度改革是房地產去庫存的有效手段,是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有力推手,對改善社會管理具有重大意義。雖說,萬事開頭難,我們已經成功邁出了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但改革要想持續發力、久久為功,重視制度的可行性、實用性、操作性就成為了畫龍點睛之筆。從推行情況出發,動輒大補、輕則小變,不斷增強制度的適用性。同時,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老大難”問題也舉足輕重地影響著農業轉移人口等特殊群體進城落戶的積極性。只有完善配套措施,著眼于實際困境,竭盡全力解決生活難題,對癥下藥做好“五個保障”,即:保障有處謀生,統籌產業布局,創新市場機制,消弱就業壓力;保障學有所教,擴大特殊群體子女的受教育途徑,積極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實現教育公平;保障病有所醫,普及醫療保險,確保大病不用愁,小病不必憂;保障住有所居,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讓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的政策落地生根,最大限度地消除后顧之憂。保障老有所養,落實養老保險新政策,創新養老保險模式,采取多種形式,加強社會保障。從基本難題入手,見招拆招,做好特殊群體的保障工作,才可避免戶籍制度改革虎頭蛇尾,缺乏明顯成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人民論壇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