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如何避免朝令夕改、“一領導一規劃”的情況,避免盲目決策造成損失和破壞?
2月17日,在全省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國務院參事、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理事長、住建部原副部長仇保興受邀就新時期城市工作和城鎮化建設作專題報告。他指出,實踐健康城鎮化,關鍵在于發揮城市規劃的軌道作用,堅守住五類底線。
中小城鎮是大城市不可缺少的“攔水壩”
城鎮化是一個系統性問題,龐大復雜,涉及面廣。仇保興說,要“找到最關鍵的問題,用底線思維來尋求答案。”
他提出,實踐健康城鎮化要堅守的第一類底線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當一個城市變成超大城市后,會自動吸收人口,引發規模膨脹等惡性循環。拉美、非洲等地區城市化的歷史教訓已證實:沒有小城鎮作為“攔水壩”,人口的洪流就會大量地涌入大城市;沒有小城鎮提供的就地城鎮化,農民進入城市就易引發“貧民窟病”;沒有小城鎮對區域生產力合理布局的貢獻,內地與沿海地區的發展差距會越來越大。
“中小城鎮有著大城市不可替代的功能,是周邊‘三農’服務的總基地,更是人口流向大城市的‘攔水壩’”。仇保興說。
城鄉一體化不能成為“一樣化”
“健康的城鎮化不能沒有農村。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把城鄉一體化簡單理解成城鄉一樣化。”仇保興說,實踐健康城鎮化要堅守的第二類底線,是城市和農村互補協調發展。城鎮化不是簡單造城,不能強迫農民“上樓”,建所謂的農村“城市社區”。
仇保興指出,當城鎮化率超過50%以后,傳統農村的鄉土文化、一村一品、農業景觀、田園風光會變成稀缺資源。由于大多數城市居民長期居住在擁擠忙碌的城市,農村原來的田園景觀就變成稀缺的資源,會形成鄉村旅游潮。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鄉村旅游潮占整個旅游蛋糕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把農村資源利用好,走正確的城鄉互補協調發展的道路,就可以帶動農村發展走向一條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緊湊”建設城鎮,防止“空城”、“鬼城”
“實踐健康城鎮化要堅守的第三類底線,是堅持緊湊式的城鎮空間密度。”仇保興指出,由于我國人多地少、資源稀缺、耕地與城市發展拓展用地高度重合、城鎮化發展和機動化同步,必須同歐洲、日本一樣,堅持集約節約的緊湊式城鎮空間布局模式。
具體做法,包括嚴格控制單一功能區,制止以工業發展名義大規模圈地占地,嚴控“遠距離、飛地型”的新城開發,糾正小產權房問題;加密路網,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等。
第四類底線是防止出現“空城”。仇保興提出,應大力規范各級城市盲目建新城、新區的行為,防止因盲目的政績沖動出現各類“空城”、“鬼城”、“債城”。
第五類底線是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真正讓人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記者:夏似飛唐婷 陳昂)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